雨遮新制上路房價恐被灌水? 專家提醒看清買賣契約

▲▼淡海新市鎮房市、生活機能、街景。(圖/記者葉佳華攝)


▲雨遮不計坪不計價新制2018年1月1日正式上路,市場預期,恐怕將有少數建商趁機灌水,拉高單價。(資料照/記者葉佳華攝,下同)

記者葉佳華/台北報導

雨遮不計坪不計價新制正式上路,消費者擔憂,恐怕會有少數建商趁機灌水拉高單價。對此,台灣不動產消費者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林煌欽呼籲,消費者應再三確認買賣契約內容所登記的坪數項目,扣除雨遮後推算出單價是否高於周邊建案行情,避免房價遭灌水。

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銷售中建案,主打「雨遮不計價」,但是否真的不計價?林煌欽提醒消費者,須注意買賣契約內容是否有將雨遮面積計入權狀面積內,另外,也建議與建設公司或是銷售人員確認買賣總坪數是多少、總價是多少,換算出來的單價,對照實價登錄區域行情就可以得知是否被灌水。

國內雨遮、屋簷登記制度目前為「一國三制」,2011年5月以前的建物皆採取「可登記、可計價」;2011年5月1日到2017年之間取得建築執照的建物屬於「可登記、不計價」;而2018年1月1日後取得建築執照的建物則是「不登記、不計價」。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則指出,2018年以前申請建照的預售屋及2018年申請使照的建案仍可登記,而建案標榜「雨遮不計價」其實也算是一種促銷方式,但最終還是端看總價。

而消費者也擔心,建商是否將不計價的成本是否轉嫁至總價裡,對此,莊孟翰認為,「景氣好的時候才會灌水」,但目前房市受到景氣影響,房價仍呈下修格局, 買方貨比個十家,「就算建商灌水也一樣被買方殺價下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莊孟翰進一步說明,對照實價登錄行情,目前買房子的人殺價幅度超過2成,而賣方開價普遍高於市場行情一成,也就是說,中間差距的3成是交由市場機制,但現在房市是由買方主導,賣方市場早已沒有議價能力,建商倘若要灌水恐怕也是灌不來。

林煌欽則認為,以建商公司來說,由於雨遮已經不能登記,預估未來的建築設計也將不會出現大量的雨遮和屋簷,因此消費者購屋時就不會有這麼多虛坪,研判購入的總價也會慢慢降低,對於這項新制來說,是樂觀看待。

內政部地政司也提醒民眾,進行購買房屋時,應注意建物的登記面積資訊,並請不動產經紀業者提供不動產說明書,確認交易房屋的坪數項目等相關內容,以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