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若發生大地震 三重、蘆洲首當其衝?

▲▼都更,都市更新,屋頂加蓋,違章建築 。(圖/記者張一中攝)


▲花蓮206強震釀成多人死亡,胡偉良警告,若大台北地區發生大地震,三重、蘆洲等地恐怕首當其衝。(圖/記者張一中攝)

胡偉良/台北市、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

花蓮大地震後餘震不斷,根據中央研究院報告指出,台北市在20年內,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機率有93%。針對此種現象,2005年內政部將大台北地區地質狀況分為3區,而最差的區域以三重、蘆洲等區為主,若大地震一來災情恐怕最嚴重。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的資料指出,台北若是發生像花蓮一樣芮氏規模6.0的大地震,可能會有4000棟的房子倒塌,如果平均一棟有8戶,將有32000戶,災民約有10萬人。如果是921大地震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則可能會有高達3萬5千棟倒塌,則約有28萬戶,近約90萬的災民,恐怕將造成國家根本性的崩潰。

共振效應最易產生在12~16層大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台北是一個盆地,盆地邊緣為堅硬地盤,內部是鬆軟的沉積層,當地震波進入沉積盆地,能量遇到堅硬的岩層,便在盆地內來回震盪,延長震動時間(果涷效應)。此外,鬆軟的沉積物像較無力的彈簧,所以當地震波傳入時,還會將震波放大2~ 3倍,其中對盆地內樓高12~16層的大樓來說,最容易產生共振效應。

土壤液化區 低矮房屋最危險

大台北地區的另一個重大地質缺陷是:「土壤液化」。而位於土壤液化區的房屋則以低矮房屋最為危險,因為土壤液化高潛勢區通常位於地表下20公尺以內範圍,因此,只要大地震一來,液化潛勢區的低矮房屋很容易傾斜、倒塌,而有設置地下室的高樓則反而較安全,因為地下室在建造時,已將地表處較鬆軟的砂土挖除,並加上連續壁的圍束,因此基礎下方發生土壤液化的風險較低。

2005年內政部根據921集集地震中發現的近斷層效應,將大台北地區區地質狀況分為一、二、三區,以第一區為最差、二區稍佳,三區則相對較好。

一區包括:三重、蘆洲、五股、泰山、新莊的53個里、板橋的38個里。台北市則包括了:士林的5個里、北投的9個里、中山的38個里、松山的14個里、大安的14個里、中正的3個里。

二區包括:永和、新莊的18個里、樹林的10個里、板橋的78個里、中和的84個里、新店的1個里、八里。台北市則包括了:大同、士林的37個里、北投的24個里、中山的4個里、松山的18個里、大安的36個里、萬華、信義的28個里、內湖的3個里。

三區包括:土城、樹林的19個里、板橋的10個里、中和的7個里、新店的28個里、汐止、松山的1個里、大安的3個里、文山區、信義的28個里、內湖的28個里、南港。

以民國63年以前所建的4、5層樓無電梯老公寓為例,除安全係數不足外(當時的法規根本沒有要求做地震力的考量),加上經過40年以上的歲月洗禮,混凝土都差不多粉碎了,加上騎樓的設計、頂樓加蓋(據目視觀察有頂樓加蓋的比率應該有90%以上),柱子、基礎都已呈現很脆弱的狀態。

更可怕的是,這種房子在大台北地區,總數高達10幾萬棟!遇到地震來襲其結果真的是不堪設想。因此呼籲民眾及相關單位還是要多留意住家房屋的安全,千萬別抱著鴕鳥心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只要照1999年以後新法規設計施工的新建築物,對抗震、耐震的抵抗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法規日益修訂精進,在2005年12月21日的最新版本將全台7組斷層帶及地盤類別納入影響因子納入《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修訂後完成的建物至此時已大致安全無虞。

●胡偉良

畢業於台大土木系。先後取得營建管理、商學、法學三博士學位。現任台灣商務平台創辦人、台灣天使投資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創辦人、品嘉企管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師、天使創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以及台北市/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