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貸款84%用來買房 他點出「負債卻增值」關鍵因素

▲▼高雄,新成屋,中古屋,信義房屋,房價,缺工,裝潢,公設比,區位。(圖/記者陳建宇攝)

▲消費者貸款中仍以「購置住宅」貸款最高。(圖/記者陳建宇攝)

記者顏如玉/台北報導

據中央銀行統計,近年消費者貸款餘額逐年增加,今年10月底續升至10.2兆元,而其中仍以購置住宅貸款最高,來到8兆6146億元,佔比超過8成4,再創歷史新高。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已退休)莊孟翰分析,以消費者角度來說,買房雖然會負債,但卻具有增值、保值的效果,還能「以租養房」,成為創造財務的方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消費者貸款是金融機構承作以購置住宅與消費性支出等用途之個人貸款。依中央銀行統計,近年消費者貸款餘額逐年增加,去年底餘額達9.6兆元,年增9.0%;今年10月底續升至10.2兆元,較去年同月底增 9.0% 主因貨幣持續寬鬆所致。

觀察消費者貸款業務,今年10月底貸款餘額仍以購置住宅貸款最高,超過8.6兆元(占84.40%),較去年同月底續增9.3%,主因房市交易活絡房貸餘額持續走高;汽車貸款 1,780億元(占1.74%),年增8.3%;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及房屋修繕貸款各為994億元(占0.97%)及556 億元(0.55%);另因疫情陸續開辦各式紓困貸款,致其他個人消費性貸款增至1.2兆元(占11.80%),年增9.9%。

▲消費者貸款業務結構。(圖/記者顏如玉製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觀察消費者貸款業務,10月仍以房貸為最高、占比超過8成4,莊孟翰表示,以消費者角度來說,買房雖然會負債,但卻具有增值、保值的效果,還能「以租養房」,比起租房租到後來什麼都沒有、還可能需要時常搬家,「消費者有收益就不怕舉債,因為這是他創造財務的方式。」

另外,莊孟翰也提到,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109年底自有住宅(指房屋所有權屬戶內經常居住成員所擁有)之比率達84.7%,等於台灣有近85%的人擁有房子,「只有15%的人沒有房子,比起德國幾乎一半的人(42%)都沒有房子、認為沒房子理所當然,台灣人反而會覺得不好、會想要買房子,也因此房貸比重較高。」

莊孟翰認為,這其實反映了疫情爆發後,消費者的「恐慌性」遞延買氣,「疫情大家不能出門,媒體又報導營建成本上漲,加上台商資金回流後造成需求大增、帶動買氣,也因此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預期心理,就是現在不買、未來房價會更高的恐慌。」

根據最新聯徵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房貸新增4萬1890件,平均房價1154.5萬元寫下歷史新高,莊孟翰表示,從過往經驗法則來看,房價本身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漲,通常漲多跌少,加上近日疫情、通膨和造價上揚等議題,也造成房價變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根據央行統計,10月汽車貸款較9月小幅成長,來到1780億元,年增8.4%,不過全球汽車晶片和零組件供應鏈短缺仍持續發酵,雖然根據日經報導,全球汽車晶片市場主要供應商庫存,近9個月內首次增加,但仍跟不上汽車製造商需求,台灣消費者在買車節奏上也因此受到一定影響。

▲汽車晶片仍短缺。(圖/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