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續兩年警告:千萬不要太早買房! 關鍵原因曝

▲▼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房價高漲,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邱晟軒/綜合報導

一名網友過去曾在網路論壇發文,主張「千萬不要太早買房」,他表示對於收入不高的年輕人而言,不要急著買房子自住。一年過去了,這位網友二度發文同樣維持這樣的看法,他直言「針對收入不高,想買房自住的一般普通人,不要太早在年輕時買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名網友過去曾以「不要聽說房子以後會越貴就買」、「工作調動的可能」、「不能保證房價永遠不會跌」等觀點,主張年輕人不該太早買房,而是應該先租房,投資最基本的金融股或ETF等,力求穩定不賠錢慢慢賺最快;如今,過了整整一年,他持續保持相同的看法。

一、現金流的差異

如果有兩個人工作條件相同,都是28歲月薪5萬,身上有400萬的存款,一個決定買1000萬的房子,一個決定租房一個月2萬元,省下的頭期款和每月房貸份額拿去投資,會發現兩人現金流的差異非常大。

假設選擇買房子的人,頭期款和裝潢費用共花了400萬,每月還款金額2萬7千元,約剩下2萬3千元的生活費,幾乎無法再有多餘閒錢可以存。相對地,選擇租房子的人可以拿著省下來的錢投資,以購買基金為例,一年配息約25萬5千元,房租一年約24萬,不但打平甚至還有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選擇租房子不是讓自己一直付租金,而是讓自己能夠省下更多的錢來投資,建立自己的被動收入,長期複利下來可是非常可觀的。如果持續累積本金,累積到被動收入大於房貸,就可以用配息去還房貸,等於多一個人在幫你賺錢。

▲國內房價高漲,年輕人想買房越來越困難 。(示意圖非當事人/midjourney)

二、太早在年輕時買房阻礙生涯發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早在年輕時買房,可能會阻礙生涯發展。他以A和B兩個人為例,A為了要付房貸,可能不會輕易地去換工作尋找更好的機會,而是會持續投資自己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這樣做可能會讓他守住現在這份工作,但一旦生活費用增加,例如結婚生子,他就可能會因為財務問題而去兼職。如果遇到疫情或裁員等情況,身上資產又都Allin在房子上,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讓他很頭痛不知道該怎麼辦。

B則有更多的選擇。他可以持續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餘裕的錢可以投資自己,持續進修,或到外地尋找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因為他本來就租房子,不需要同時付房貸又付房租,只是換個地方租而已。工作機會更多更好,收入也能提高,過了幾年收入還可能比現在多個5-10萬。有更好的能力和資產累積足夠充足,當工作更穩健時再來考慮買房可能會更實際。

三、年輕時缺乏足夠的房地產知識

年輕人剛踏出社會,並不容易立刻擁有充足的房地產知識。很多人因為擔心房價持續上漲,就貿然下手購買房產,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往往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買下預售屋後,建商倒閉無人接手;或者買下新成屋後,發現尚未成立管委會。入住後,發現鄰居來來去去頻繁,警察也時常進出,甚至還有住客去世。這樣的房子你敢買嗎?至少要有能力判斷哪些社區是正常居住環境。

有些人會覺得房價未來會持續上漲,就買下大型的透天厝,卻沒有充分考量自身需求。這樣的買賣不但浪費了多餘的空間,還增加了不必要的房貸負擔,浪費了許多機會成本。

房地產交易涉及許多細節,並非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出來的。需要花時間觀察和累積經驗。就我個人而言,雖然目前尚未準備購買房產,但我已經開始學習相關知識,讓自己做好充分準備。

▲國內房價高漲,年輕人想買房越來越困難 。(示意圖非當事人/midjourney)

四、缺乏媒體識讀判斷能力

(一)房價只漲不跌?

許多人因為看媒體報導或評論,認為房價永遠只會漲不會跌,並且不斷被告誡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去年說房價漲一千萬,現在真的漲了一千萬嗎?即使實際上下跌,還是有些人會說「房價沒跌哦,房價還在繼續漲」。

然而,就目前美國、台灣升息的階段、交易量持續萎縮和平均地權條例通過後,短期內再有大幅漲幅很困難。除了特定地點外,現在買的房價不一定能保證未來10年或20年後的房價,甚至可能持續緩跌。這時,有些人可能會說「房價下跌對自住沒什麼影響」,但事實上,如果之前房價上漲時沒有及時賣出,賺到的錢最終還是要繳給房貸,漲跌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沒什麼影響。

(二)少子化影響

隨著台灣少子化趨勢逐漸顯現,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對購屋產生疑問。他們認為自己買不起房,也不需要買,因為父母已經擁有不止一套住宅,他們可以躺平住家裡等繼承,而且另一半家中也可能有房子。這些年輕人認為沒必要在房價不斷飆漲的情況下拿30年的青春換一套房子,而是可以將資源用在旅遊、投資或出國留學等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三)房價所得比過高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文章,世界銀行提出合理的「房價所得比」應落在四至六倍間,若過高將會排擠正常消費並降低生活品質,勉強購屋將長期成為痛苦的屋奴,對經濟也會造成無形的損害。而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公布的資料(2020年第三季)顯示,全國的「房價所得比」為9.19倍,比2019年同期增加0.72倍;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六都的房價所得比分別為:15.29倍、12.16倍、7.93倍、9.98倍、7.54倍、7.65倍,且均比2019年同期上升。以世界銀行的標準而言,台灣人民普遍的購屋壓力早已是不可承受之重。

現在20個年輕人買房大概有19個家裡會幫忙出頭期款或幫忙負擔,完全已經超出合理可負擔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