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建商出線的關鍵!專家建議:打造「永久隔音效果寧靜宅」累積好口碑

▲▼隔音法規專題。(圖/記者周宸亘攝)

▲每年要處理上千件住宅糾紛事件的「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兼首席顧問吳翃毅表示,現在即使是豪宅,都有諸多隔音、噪音的問題。(圖/記者周宸亘攝,下同)

記者萬玟伶/台北報導

近年小宅當道,面對房價飛漲的現在,無論租賃或是購屋,民眾在預算權衡下,皆傾向入住集合式住宅。但人一多,問題就跟著來,例如樓上住戶拖拉家具、不小心掉落東西或是小孩跑跳,明顯的聲響就會沿著樓板、牆壁傳到自己的居住空間,對於追求生活品質的現代人,以及壓力大、生活緊繃、對噪音敏感的人來說,真的不堪其擾!每年要處理上千件住宅糾紛事件的「社團法人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簡稱為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兼首席顧問吳翃毅就指出,「噪音是公共安寧的問題,隔音則更是需要大家重視的住宅問題!」雖然這幾年不少建商將旗下建案以「寧靜宅」為主打,但不久前藝人與鄰居爆發的噪音事件後,大眾始知,原來「寧靜」竟是連豪宅都難以企求的生活品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因應現代居住模式與維護民眾權益,內政部於2021年正式推動「分戶樓板衝擊音」法規上路,但吳翃毅觀察發現,「雖然目前許多建材標榜可以有效降噪,但確切數據需要經過實驗,檢測方式也需要明訂清楚,對於建商來說才能以適當工法得出一個穩定的工程結果,也才能提供給消費者真正隔音、寧靜的居家空間。」

目前坊間常見的隔音工法,大致可從隔音材料與工法兩方向來談。吳翃毅解釋,法規制定後,建商才被要求,應該符合法規具備隔音效果,但不少建商為了求快速及省錢會直接以表面材底下貼上一層隔音墊,也就是使用超耐磨木地板或SPC地板做為隔音的訴求,但因為效能及使用年限不長,未來若更換表面材料不具隔音效果,恐怕觸法或和鄰居發生糾紛;現在已有很多重視品質的建商開始選擇在樓板中做隔音材料,就是在RC基準樓板與水泥砂漿層中間施作隔音墊,隔音墊又可分為橡膠、尼龍以及玻璃纖維等材質,施作隔音墊後接著再附上一層水泥砂漿壓層,打造所謂的「內建永久性隔音層」。「這樣的隔音效果可以達到標準,也是最好的!」

▲隔音效果與否,與建商選擇的材料與工法皆息息相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以長期調解住戶與建商糾紛的經驗表示,「建商在銷售房屋時除了有必須負責的保固年限,若出現噪音等問題,也要負瑕疵擔保的責任!」吳翃毅認為,對於建商來說,施作「內建永久隔音層」工法可以確保未來即使房子轉手、屋主重新裝潢,隔音效果仍舊不會消失。隨著現代消費者對於自身權益愈趨重視,建商若想在市場上建立好口碑,同時也不想後續再付出高額維修或翻新成本,就必須在挑選隔音材料與工法時,想得夠遠、夠謹慎。「對於建商來說,這麼做不僅少了更多糾紛,提供給未來屋主的便利性、靈活度也都更高,這在後續推案時,都是加分的關鍵!如此也能做到建築物垃圾減量,也符合最近備受重視的ESG企業永續經營目標。」

內建永久性隔音層的重要性也在於,「後續屋主可以自由選擇磁磚、石材或木地板,因為任何一種表面材都只會幫隔音效果再加分!」過去,不少建商會提供超耐磨木地板以加強隔音效果,但其實木地板在台灣這樣的亞熱帶國家,經常面臨高溫潮濕的天氣,清潔或保養不慎就容易發霉長嗜書蟲、灰衣魚、嚙蟲等。吳翃毅也笑道,像自己工作忙,不是很有時間能經常整理家裡,若建商能提供「內建永久性隔音層」,就毋須為了加強隔音效果而捨棄更好清潔、保養的磁磚,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不啻是一大福音。

最後,吳翃毅也以台北市廣慈博愛園區和新北中和區安邦青年社宅為例,「像現在的社會住宅,採「寧靜宅」設計,上下樓層隔音將依照最新「樓地板衝擊音」建築法規,都以『內建永久性隔音層』的工法,室內也以鋪設磁磚為主,因為社會住宅主要用來租賃,需得對結構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才能提供穩定的居住品質,室內更要幫不同住戶選擇好維護、好管理,損壞率最低的建材,以降低後續的維護成本。」

「其實噪音問題真的層出不窮,像是電梯機房的聲音,即使是隔著兩、三戶都還是很明顯,很多人買了頂級豪宅卻苦不堪言,多半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吳翃毅呼籲,「如果建商能將『內建永久隔音』做為主打訴求,同時也能承受大家的檢測,那我認為這不只是行銷關鍵,也是該地區更好、更保值的選擇,畢竟不論一般大樓或豪宅,許多民眾企求的只是一個能讓家人孩子快樂生活、安心成長的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兼首席顧問吳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