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更時代帶動城市蛻變 建築師:都更首重安全及都市尊嚴

▲▼專訪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圖/記者周宸亘攝)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認為,都市更新首重居民的安全及都市尊嚴。(圖/記者周宸亘攝,下同)

記者林璟倩/專訪

近期地震頻傳影響了大量老舊建築安全性,台北市已宣示進入「大都更時代」,帶動全台對於都更發展的期待,向來被高度討論的「城市美學」是否有機會在這波都更熱潮中順勢推動台灣城市印象蛻變?《ETtoday新聞雲》專訪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他認為以建築師角度來看,都市更新仍首重居民的安全及都市尊嚴,而城市美學的概念若要落地,其實不光是追求城市規劃或建築外觀的富麗堂皇,而是要回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觀念做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都更本質仍以市民安居樂業為重

汪俊男強調,都市更新應優先考量都市安全,特別是在地震頻繁的情況下,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是保障居民安居樂業的基礎,城市美學的觀念則因人而異,關鍵在於公、私領域的維護,就像日本建築看起來美觀的原因不在於設計,而是整體乾淨整潔。然而台灣早期建築缺乏公共維護的概念,導致老舊建築年久失修、加上鐵窗、違章加蓋等影響市容,隨著民國84年《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後,對公共環境有了明確的規範,才開始帶動城市整體美學及生活品質的提升。

而居民的「都市尊嚴」也是在都更過程中值得討論的一環,很多人認為都市容積是公共財,其實早期的都市計畫認為增加容積可以促進都市人口增長,然而隨著時空背景改變以及市場機制影響,縱使給了更多容積,也會因為市場法則及營建成本高漲影響結果,因此在都更過程中居民的都市尊嚴這件事情值得重新審視,並不是說要追求一坪換一坪,而是希望在每個地區因地制宜給予最佳容積鼓勵及配套措施,才有助於改善都市環境,讓每個住戶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汪俊男認為都市的豐富就在不同美學的呈現,而台灣人已有能力從生活環境著手提升生活與城市美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提升城市美學 從日常綠美化、斷捨離做起

汪俊男認為現今台灣人的生活水平,絕對有能力提升生活與城市美學,而這只要從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著手改善即可,甚至不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去改變,例如:家中有陽臺的就動手進行綠美化,居住心情也會隨之改變;傳統台灣人念舊惜物,但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還是需要斷捨離,捨到一些東西之後,你將發現生活空間不會不夠,而且還能有餘裕經營更好的生活。隨著越來越多人有機會出國去看新的事物,自然會對美產生期待,但根本上還是要回歸「簡單生活」,唯有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好一點時,才能在美學觀念上達到改變。

近年許多建築大師到台灣辦建築展且廣受歡迎,汪俊男樂見這是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出的鑑賞力,他分享在學習欣賞建築的過程中,除了看大師作品之外,也可以多一分環境的觀察能力及細節的思考,例如去看建築設計的巧思時,可以思考為什麼做這樣的設計?其中有什麼樣的工藝美學?甚至思考比較哲學層面的「為什麼這樣叫做美?」經過不斷體驗的過程中,觀察越多、感受越多,才能慢慢運用在台灣的類似空間中去做一些些不同的嘗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學不限於單一價值 豐富多元才是都市迷人之處

近年全台大興土木,許多重劃區有著完善的道路規劃及不同建築型態的美,有的呈現類似現代古典,有些又是現代工藝美學,眾多美輪美奐的建築外觀令人心生嚮往,汪俊男認為:「我覺得都市的豐富就在不同美學的呈現,而不限於單一價值的體現」。

▲▼汪俊男建築作品:位於新北市新莊的三花棉業企業總部。(圖/翻攝自容正建築師事務所)

汪俊男分享個人生涯的建築作品中,以三花棉業的企業總部最令他印象深刻,他強調建築的完成並非單一面向,而是業主、建築師等人共同完成的作品。當時深耕新北市新莊多年的三花棉業,業主期待能從單純做生意的角色進一步回饋社會,希望在新莊打造一座彰顯企業價值的建築物,因此有別於傳統製造業工廠,三花棉業將地面層留出空地做成街道供往來過路人使用,而在外觀上也加入企業識別形象,將其紡織業特有的經緯分割線條表現在建築立面上,當時業主堅持使用石材表現扎實堅固的企業理念,在結構上成為一大挑戰,加上建築還是要適時控制照明條件,保留舒適開闊的感覺,最後經過反覆實驗之後才建造而成,汪俊男笑稱:「其實建築師都是服務業,協助大家築夢、造夢,完成業主的夢想」。

台灣整體社會從早期的開拓、經商到現在的美學覺醒,新一代台灣人在生活水平及藝術鑑賞力的大幅提升,都在一點一滴地影響著城市美學,然而真正能帶動城市風貌大幅蛻變的,仍要從每個人的生活中做起,需要整體社會有共識地著手改善公私領域環境,也令人期待在這波都市更新中,看到更多美學與功能兼備的建築,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