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鶚/台灣老舊房屋多 維護市容從清洗外觀開始

我們想讓你知道…面對老舊建築,過去思維就只是拆除重建。然此不僅浪費既有資源,不符合當前環保觀念,而且將失去舊有熟悉的生活空間,斷絕人文鄰里脈絡,無法形成有歷史文化的都市品味生活。

▲台灣都市環境逐漸老化,都更速度緩慢,老舊建築逐漸增加,不但都市景觀越來越難看,也產生許多安全疑慮。(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

前陣收到中原建築系主任的邀請,本周六將回母系參加建築系館(前年已訂為歷史建築)完工五十周年紀念。系上將為這棟老舊系館進行清潔洗刷活動,讓它煥然一新,以示我們的尊重與感恩。我剛好是在完工當年大一首屆使用系館的學生,見證這棟建築的五十年風華歲月,這場老舊建築的洗禮活動別具意義,值得探討推廣。

台灣都市環境逐漸老化,主要是都市更新速度緩慢,老舊建築逐漸增加,不但都市景觀越來越難看,也產生許多安全疑慮。然而都市更新因為產權持分複雜,權益分配缺乏共識,都更意願整合困難,尤其涉及私有財產權保障,都更並非一蹴可幾。因此,如何進行短、中、長期的老舊建築處理,以避免都市景觀的頹廢敗壞即成為重要課題。

面對老舊建築,過去思維就只是拆除重建。然此不僅浪費既有資源,不符合當前環保觀念,而且將失去舊有熟悉的生活空間,斷絕人文鄰里脈絡,無法形成有歷史文化的都市品味生活。看到歐洲許多古老城市多元處理老舊建築的作法,應可給我們一些啟發。

▲台灣因空氣汙染、氣候潮濕,建築外觀日久多容易發霉變色,老舊建築的清洗應是首要工作。(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老屋改造計畫應分短、中、長期分別處理

老舊建築除了長期因為無法整修的安全問題及土地使用無效率的經濟問題,而必須拆除重建之外;中期應在安全雖有些微疑慮但仍希望維持原有的生活環境下,進行整建改善;短期則是在安全無虞與尊重建築歷史情況下,進行清洗維護。特別在長期因整合困難無法拆除重建之際,中、短期的工作應持續進行,以維持生活品質與都市景觀。

然而老舊建築如何知道是否安全無虞呢?這和每個人的身體逐漸老化,又該如何判斷是否健康一樣,我們會定期找醫生進行健康檢查。因此必須透過專業人士定期針對老舊建築進行各項安全檢查,以決定維護、整建或拆除的短、中、長期工作。

同樣,面對老舊汽車,我們除了平日要清潔洗車,以保持外觀亮麗外,超過一定年限都要進行例行檢查,才能開車上路。汽車健檢和人體健檢的差別是,前者涉及公共安全的外部性,必須立法強制執行,而後者只有自身安全問題,不須強制規定。

老舊建築外觀維護 建議政府納入補助金

台灣因空氣汙染、氣候潮濕,建築外觀日久多容易發霉變色,老舊建築的清洗應是首要工作。定期清洗建築,除可讓建築重回亮麗外表外,也是對建築老舊使用的關懷與尊重,如同中原建築系館的洗禮,藉此緬懷人文歷史;同時也可以讓都市環境維持清潔美觀,更可藉機檢查外牆是否剝落影響公共安全等問題,一舉數得,值得推廣。

建議政府應鼓勵老舊屋主或社區管委會定期清洗自己房屋和社區的外觀(如同過年大掃除般),因為建築外觀涉及都市環境的外部性利益,政府應可提供清洗費用的租稅抵扣獎勵,以增加屋主或社區的清洗誘因。

希望未來老舊建築的洗禮運動可以形成風潮,更進一步立法變成制度。尤其針對老舊的歷史建築,應建立強制定期洗禮規定,以加強歷史建築的文化保存。給老舊建築清潔洗刷有多重意義,改善都市景觀,尊重歷史建築,維護老舊建築安全,提升居住外觀美好與價值,就從老舊建築的洗澡開始吧!

熱門點閱》

►台北市長選舉三腳督 今年沒有棄保效應

►領導人思維不應貪生怕事 才有利桃園起飛

►矢板明夫/蔡英文願與北京談話 尋求台海和平方法

►呂秀蓮/台灣豈可只靠美國援助 自己卻不自救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原標題〈給老舊建築洗個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