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來就淹水...防洪標準難提高 北市盼民眾齊心防災

▲下雨,雨天,天氣,積水,豪大雨,雷陣雨,梅雨,降雨,氣象,行人(圖/李毓康記者攝)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日前鋒面加上西南氣流帶來百年大雨,把台北市淹成水鄉澤國,多處都傳出淹水災情;14日梅雨鋒面來臨,但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北市府各局處這次嚴陣以待。北市水利處長楊明祥表示,北市的5年78.8mm防洪標準已是世界之最,但面對極端氣候仍偶有失常之時,未來再於系統內提升標準的作法不符效益,還是要寄託民眾做好防洪準備才能有效因應。

日前爆量降雨在台北市帶來許多災情,楊明祥表示,台北市5年78.8mm防洪標準已經是世界上的高標準,都市防洪系統牽涉整體都市規劃,如果是要把系統再增加到5年以上,必須要擴大排水系統,但台北市已經是過度開發的城市,所有路面上地下都是管線,「可能要增加1mm,就要花費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經費。」

楊明祥表示,78.8mm的數字是依據統計學推估每5年可能會發生的強降雨,他舉6月2日發生的豪大雨為例,內湖區6個雨量觀測站全部都超過保護標準78.8mm/hr;其中,大湖里觀測站數據2日為87.5 mm/hr,是2010年設站以來最高的雨量,「我可能花100億去做,增加量體不大,但不小心超過了幫助還是不大。」

▲下雨,雨天,天氣,積水,豪大雨,雷陣雨,梅雨,降雨,氣象,行人(圖/李毓康記者攝)

為此,北市府目前透過「海綿城市」構想,透過在公園闢建蓄洪池、增加城市綠地或是做透水鋪面,不靠系統裡面去加大,可以做一些滯洪空間,如停車場、學校、公共設施用地、公園等,或勤做好水土保持讓部分降雨留在山坡地,「水來的時候就是滯到裡面,等於是我系統加大。」

楊明祥也呼籲,民眾也可以透過自主檢查防患於未然,像是這次在內湖大湖山莊的淹水災情,「其實民眾只要把防水閘門放下來就沒事了」,市府針對民眾購置閘板都有相關補助。面對極端氣候,政府能做的有限,還是需要民眾一起進行才能有效防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