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爸媽沒話聊?可能陷入糟糕的關係模式類型 試試5個改變

講電話,吵架,爭執,手機,說話(圖/達志/示意圖)

▲爭吵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遇過這種情況嗎?打電話回家,父母問你「吃了嗎」,你回答「吃了」,父母繼續問「在幹什麼」,你機械式的回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們和父母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最親近的陌生人」,有心理學家分析,這表示已經陷入到糟糕的關係配對模式中。專家也提出5個方法,教育你如何減少與父母的「尬聊」。

心理學網路服務平台「壹心理」日前刊登一篇文章,撰稿者是廣州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心理諮詢師胡慎之,內容在探討為什麼我們和父母無話可說。文章指出,很多人跟父母講電話都有這種感覺,就是沒講幾句話就很想趕快掛掉,尤其是父母嘮叨婚姻、工作、生活有關的事情,你會覺得特別煩,因為那些事情他們已經講了很多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說,對於父母的來電,很多人感到的不是喜悅,而是壓力,所以會將跟父母講電話當成是一項任務去完成,電話裡也總是報喜不報憂,有煩惱了更願意跟身邊的朋友傾訴,而回到家也總是玩手機,因為不知道跟父母聊什麽。

▲柬埔寨女子聲稱在拍賣網站買到劉男手機。(圖/達志/示意圖)

▲手機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胡慎之認為,當你跟父母的關係處於這種狀態,可能沒有意識到已經陷入到糟糕的關係配對模式中。他進一步解釋,根據客體關係心理學理論,父母和孩子有3種糟糕的關係模式類型。

第一種是「苛刻的父母和委屈的孩子」,在這類關係中,父母從小就對孩子的要求非常苛刻,連找怎樣的男女朋友都要干涉,而且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都特別高,孩子會感到委屈,但又沒有辦法解决,慢慢地委屈轉化為憤怒,但傳統文化中,對父母表達憤怒是不對的,因此孩子多半選擇迴避與父母交流。

媽媽 罵小孩 罵人 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教育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第二種是「控制的父母和順從的孩子」。胡慎之說,來找他的訪客有一位就處在這種關係中,父母經常在電話裡發號施令,「親戚家的孩子到了你那座城市,多多關照下他。」「幫我帶一些東西,買好後寄回家。」孩子無條件順從,但感到特別無奈,所以無論父母說什麽,孩子都回應「嗯」、「好的」、「是」、「我知道了」。

第三種是「無情的父母和冷漠的孩子」。胡慎之表示,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和孩子交流客觀事實,但很少交流情感,雙方聊天就像是陌生人,而不是親人,所以很容易因為某一件事情發生爭吵。孩子常常體會到冷漠,沒有支持感,也做不到對父母掏心掏肺。

胡慎之指出,話語權有時候又是一種控制權,當我們陷入到糟糕的關係配對中時,我們任何的交流都會變成對抗,沉默,或是讓彼此感到尷尬的狀態。「人際關係中有一個原則:誰痛苦誰改變。當我們和父母無話可說時,其實暗含著想要父母改變來滿足自己的願望。」

▼手機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玩手機、行動通訊。(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如何减少與父母的「尬聊」(讓人感到尷尬的聊天)?胡慎之建議,可以做出下列改變。

1.意識到這是一個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間的交流。當我們把談話當做是義務,內心其實是抗拒的,而且這是消極的應對方式,孩子需要選擇成年的姿態對待父母。

2.要有技巧地和父母溝通,主動找話題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胡慎之說,有朋友原本和父母溝通不順,但後來主動教他們用智慧型手機,讓他們學會用社群網站,可以看到自己平時的生活狀態,雙方互相瞭解一下,也就有了共同的話題。

▼社群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示意圖,臉書,facebook,社群網站,社群媒體,上網,打字,電腦(圖/美聯社)

3.分享別人發生的事情。這一招很管用,當你問起周圍鄰居發生的事情,父母往往能說上一個小時,即使你插不上話,也能做到傾聽,不會尷尬。

4.學會交流、回避一些話題。你不願意被逼婚以及談成家立業等話題,但當你帶著憤怒去拒絕跟父母溝通,父母會感到強烈的受挫,於是聊天變成了爭吵。不妨試著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去轉移話題,例如問父母,「如果以後我生孩子你會怎麽帶?」「孩子要怎麽養?」父母會覺得女兒將來有規劃,焦慮减輕。

5.多表達父母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胡慎之表示,父母想和你溝通,是為了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價值感和存在感,所以表達他們對你的重要性,對父母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認同,而當關係中的雙方被認同時,聊天就會很放鬆,氣氛很溫情。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影音推薦】「脹氣」狂打嗝放屁...姿勢、食物還疾病惹禍?一次解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