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同業公會」的查詢結果共299筆

央行不斷升息,衝擊不少有房貸的購屋族群。不過只要設籍高雄市、首購自用住宅成交價1200萬元內,就有機會適用高雄銀行推出的「雄易居(雄 Easy)」市民首購優惠房貸專案,前3年只需負擔利率1.92%,甚..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嘆,南部年輕人1個月薪水4萬多,房租1個月5千塊,實在太慘了。如果年輕人在高雄市想買新屋,還有機會嗎?專家表示,根據實價登錄,高雄蛋白3區還有2字頭價格,生活機能不差,月負擔..

政府租屋補貼開放申請24天,總計申請達36.8萬戶,超越去年32.6萬戶,並創歷史新高。專家認為,今年人數明顯增加,除了簡化租屋申請條件、放寬適用對象,也與宣傳力道加強有關,但對於是否有望達標50萬戶..

囤房稅全國歸戶,日前有小資包租公在PTT現身教戰,加入社宅包租代管,不管手上幾戶,房屋稅都是享自住稅率1.2%,每年還有1萬元補助,直呼包租公真的想不到不參加的理由。專家表示,包租期間沒有空租期,也是..

近年來全台房價高漲,不過薪資成長速度卻遠不及房市,過去多年在法律界服務的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坦言,1990年他剛當律師時月薪約6萬元,如今新鮮人若擔任事務所律師也僅約4~6萬元,也就是30多年過去薪水凍..

根據《美國國家人類活動模式調查》,人的一生平均87%的時間是待在建築裡,代表居住空間的環境對人體的健康狀態是有影響。健康建築融合了空間設計、醫學與工程三大領域,實務上鮮少有如此全面的書籍,因此作者陳鵬..

政府打炒房一波接一波,不少建商為提高固定收入,開始多角化經營,踏入租賃市場。高雄有新建案完工後只租不售,就是要每月擁穩定現金流,室內附裝潢及家電,並採飯店式物業管理,月租金1.5萬元起跳,讓不少租屋族..

政府出重拳打炒房,最新出爐的囤房稅改採「全國總歸戶」,高雄市目前囤房稅率最高為3.6%,而是否根據行政院的2.0方案,將稅率調高至4.8%,將交由議會研議。對此,專家表示,餘屋量大的建商,將負擔更高的..

根據高雄2大建築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高雄大樓申報開工量僅4432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減4成,總銷金額576.57億元,也有33.7%的衰退。專家認為,今年受政府大力打炒房影響,建商減緩開工量,審慎經..

近期有民眾在網路上詢問「高雄仁武房價真的值得嗎?」表示議價從36萬元談到32萬元,一直被朋友取笑「幹嘛要去買仁武啊?」因此上網尋求網友意見,專家一針見血指出「需求」最重要。

近年台灣籃球運動風潮延燒,黑人陳建州2020年成立職籃聯盟PLG,聯盟球隊之一的高雄17直播鋼鐵人主場就在高雄市鳳山體育館。知情房仲透露,球隊租下整棟透天當成球員宿舍,且房東還配合球員身高,床組再特地..

南台灣危老重建進行速度非常緩慢,近期高雄公、私部門開始協力推動,包括設立危老重建服務站、成立高雄市都更危老整合發展聯合總會等,不過專家透露,南部新重劃區多,建商整合危老曠日廢時,加上「重建基期」不高,..

「真的是這樣嗎?」一名女屋主表示,朋友家開冷氣專賣店,對方以日後比較好保養為由,建議大樓裝窗型冷氣比較好,一番話讓原PO非常衝擊,且對「外觀不喜歡、是不是很吵、比分離式耗電」等感到疑慮。文章曝光後,釣..

土城「員和青年社宅」竟有人當起「二房東」,取得優先戶市價64折租金後,再對外出租取價差。對此,新北住都中心表示,已辦理強制退租,並將該民眾列入社宅黑名單,一定期間內不得申請新北社宅,以杜絕此類惡劣行為..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三讀通過後,正式實施在即,但由於該法設立了日出條款,反而讓投資客感覺拿到「免死金牌」,大舉進入市場掃貨,在南部、花東等地區都出現類似狀況,房仲業者認為愈來愈高的營建成本讓投資客..

現今的社會是求新求變的世代,而建築業亦如是。當新時代的浪潮來襲,是墨守成規?亦或勇於突破?在現任的「台南建築新世代」會長王世勲心中,有著堅定的答案,身為建築業二代的他,在新與舊的碰撞之中,有著深刻的體..

買房人生大事,隨著房價、買賣移轉棟數增加,不動產交易糾紛越來越多;中華民國不動產經紀人聯合總會理事長謝宗諺就批:「在《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實施20幾年後的今天,不動產經紀業、經紀人、營業員並未如法令..

台中市中區曾經最繁華的行政區,面積僅0.8803平方公里,小小之地卻在30年前創下地價超越百萬元的輝煌戰績,同時中區也是全台面積最小且唯一未滿1平方公里的三級行政區,不過觀察其房市量價,10年來並無轉..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造成房市震盪,引發許多建商不滿,昨(27)日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一番「房價下修勢在必行」的言論,更直接讓建商爆氣,高雄兩大公會怒批政府禁止人民操弄價格,官員卻可以放話帶風向,打炒房變成..

近2年來房價出現一波高漲,不少輿論直指建商為最大獲利者,不過建商大老喊冤,近年來包含工料、土地成本等營建業成本攀升3~4成,未來又有排碳收費等議題,建商售價僅為符合成本現況,絕非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