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佔比」的查詢結果共329筆

北市老屋佔比全台最高,更凸顯都更的急迫性;「吉祥.如藝」為達永與新潤首次都更合作開發案,首重的便是結構安全的提升!全案於4/9舉辦正式公開記者會,除了感謝消費者對2+1房的肯定,也正式宣告3房開賣,9..

隨著房價居高不墜加上家庭結構改變等現象,住宅型態也逐漸改變,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2023年底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下2.53人,單戶量再創歷史新低,進一步觀察台中市2023年住宅買賣市場,熱銷坪數分布中..

有「台中發展最速重劃區」之稱的北屯機捷特區,區域內屋齡最高社區僅成屋4年,區內已公開銷售的建案面積僅佔4成比例,粗估還有超過約6成面積待開發,在地業者透露,機捷特區房市進入轉骨跳升期。

10年前青年(20~35歲)購屋比例有36.4%,如今剩32.2%,且背負房貸上漲280萬元。進一步觀察七都,高雄37%青年購屋最多,平均房貸747萬元最小;北市則只有21%為青年,房貸金額1470萬..

台積電正式拍板進駐嘉義太保後,「太保勇士」帶動去年成交量暴漲,購屋年齡也愈來愈年輕。根據統計,嘉義人口呈現負成長,然而台積電設廠預定地太保市,2023年購屋年齡層以20~40歲客群為大宗,年輕購屋族總..

今年年初內政部長以「虛坪改革」為訴求,將公設比降低至25%~30%。並有兩大策略調整,站在房價節節高升的角度,消費者確實對實際居住坪數的要求大於公設多寡的渴望,未來低公設比的新案將會受到重視,但對房價..

中台灣房市熱火朝天,而頗具開發潛力的雲林縣,也吸引不少從台中南下搶地推案的建商,成為驅動蛋白區房價上漲的關鍵;其中,斗六市房價已觸頂3字頭,業者指出:「當地因缺乏蓋大樓經驗的工班,大樓案必須從台中、彰..

近年來,擁有一套自己的家成為許多人的夢想,尤其年輕人紛紛踏入房市,提早籌劃未來生活。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一名網友最近參訪朋友的新居,卻驚覺大多數房子都沒有安置神明廳,引發了一場關於信仰觀念漸變的討論。

買房是不少人一輩子的夢想,但在這個萬物都漲只有薪水沒漲的年代可以說是件越來越遙遠的事情,就有網友在批踢踢八卦版發文分析,如果年薪80萬的人要買一間8百萬的房子,應該要怎麼獨立買房,引起網友熱議。 ..

據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2024上半年仍為景氣熱絡的黃紅燈,建議消費者龍年房市要鎖定「兩大三小」準則,分別是大廠設廠動向、大建商佈局區域、小資購屋為主力、小坪低總宅當道、精華區小店發燒。

近期市場對於是否該有「首購免頭款」的政策,引發眾多討論。對於,首購「免付頭期款」真的好嗎? 有什麼後遺症須注意呢? 對此,筆者認為,首購免付頭期款確實可以讓大量的年輕人降低買房負擔,快速達成買房的目標..

現在買新大樓,很常會被長輩調侃花錢買公設。有屋主表示,老一輩的朋友去他家,整個嫌爆公設,「房價這麼貴,買那麼多公設,都沒在用一點都不划算,管理費一坪多少?80,也太扯了吧!」沒有一句是讚美就算了,最後..

中高齡撐起一片天!根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今年第2季中高齡購屋貸款狀況,全台有19.1%是50歲以上的中高齡申貸族,其中台北市中高齡貸款者為全台北市31.1%,占比居六都之冠,意即台北市每3名申貸者當中..

近期受政策等「黑天鵝」衝擊,商用不動市場交易疲乏,不過商辦產品卻成大黑馬,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調查,2023年商用不動產呈商辦強、工業地產量縮格局,全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達1342億元,較去年量縮高達24%..

北市商用不動產在自用型買方持續挹注之下,開出紅盤,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調查,全年交易額將挑戰600億元大關,創下近10年新高紀錄。此外,其中不論屋齡新、舊的商辦產品,都是市場主力。

寒流來襲,全台氣溫驟降,台中豪宅市場更是吹起寒風,根據統計,台中各行政區超過4000萬元住宅交易量,全區年減近4成,萎縮最明顯為七期「西屯區」,減幅高達46.1%幾乎腰斬,專家認為,台中房價高漲,在蛋..

眼看台灣房價扶搖直上,到底年收入多少才敢大膽進場買房呢?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聯徵中心資料發現,自200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年收入低於80萬元的房貸族佔比從66.9%下降到47.4%,反觀年收入高於80..

大陸房價持續下跌。最新房價數據顯示,大陸11月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價整體延續降勢,新房、中古屋售價均較上月下滑,特別是中古屋無一上漲城市,創近年來新低。專家指出,當前市場情緒仍處於底部,需求側對市場..

南部人以往購屋多以透天為主,隨房價飆漲,只好轉買大樓,不過根據房仲統計,雖然台南透天晚10年買要多付517萬元,不過20~35歲的年輕購屋族,仍有近4成的比例偏好買透天宅,等於35歲以下的購屋者,每3..

23歲靠著自身努力達成百萬存款的Youtuber 關韶文(關關),30歲那年在台北市入手兩間房,回憶當年買房過程,他建議有買房需求的首購族,不要拘泥於屋主為何賣房,而是回歸到個人對房屋的需求來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