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劉佩真」的查詢結果共37筆

今年房市買氣觀望,專家認為,包括住宅、商用不動產規模均為衰退,不過國內半導體聚落首要分布已經轉移至南科,串起南部科技S廊帶,預估房市明年選後雖難有慶祝行情,但因房價基期低,景氣可望略顯回升,呈「量縮,..

今年房市景氣不理想,但專家認為南部房市仍有可為,最重要的還是台積電到高雄設廠、串起南部科技S廊帶,加上政府大南方計畫方向不變,希望將人口引導到中南部,並拉近南北房價差距,因此南部地區房市仍相對看好。

立法院會10日正式三讀通過修正《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明訂限制預售屋轉約、私法人買受屋也需中央機關許可等。對此,專家認為,對房價衝擊將很快速,部分炒作嚴重區域房價修正可到20%。

今年房市景氣不佳,高漲的房價也開始出現鬆動跡象,但房價何時才會下跌?《ETtoday》找來11位學者專家分析,多數都表示約莫明年Q2前後,房價將開始修正,甚至到了2024年1月總統大選前後,房價有機會..

928檔期將至,不過房市要再創榮景,恐怕難上加難。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認為,利空是主宰市場的主要力道,房市走緩呈現「量縮價穩」格局,建商口袋仍深,恐難出現民眾期待的降價求售局面。

過去2年,台灣房市旺到連建商都大喊看不懂,今年以來,房市卻明顯由旺轉冷,不只交易量縮減,全台賣壓更是相當沉重,全台委售案件就多達28萬筆,4個月爆增4成多。隨著美國升息、縮表,全球資金撤退,國內打房政..

房市熱烘烘,眼看房價高漲,有自住需求民眾愈看愈焦急,決定咬緊牙關買房,以免再等下去就高攀不起;不過央行已表明2022年預計升息,當貨幣政策方向改變,房貸族荷包恐縮水,投資理財又該如何操作,盤點5件你該..

漲漲漲!近年房價一路狂飆,想要買房的購屋族,除了只能每隔一段時間看到或聽到哪裡房價又創下新高而暗自嘆息,距離買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房子又更遠了。

國內房市自金融海嘯後開始飆漲,政府從2014年起,陸續釋出包括限貸、囤房稅、房地合一等房市調控措施,雖然一度讓房價從高點落下,但經過1~2年的底部盤整後,又再度響起漲聲號角。根據官方統計,今年第二季房..

台經院25日公布5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連續3個月下滑。台經院表示,目前整體房市為價穩量縮,不動產業看法趨向保守,主因包括疫情導致供給、需求都下滑,加上打炒房政策,預估第3季難逃銷售陣痛期。 ..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為恐進一步引發經濟海嘯,美國甚至史無前例啟動「無上限」QE,歐洲、亞太等各國超過14家央行也立馬跟進,降息、購債,動作頻頻。台灣也不例外,在游資充沛、現金變薄、超低利環境等因素下..

5月房市量能揭曉,台中市整體買賣移轉量達4141棟,創41個月新高,月增率高達25.6%,是六都中最暢旺的表現!其中以北屯區、西屯區及北區交易量最多,首購族撐場的區段則以三井OUTLET周邊的清水、沙..

有「新天龍國」稱號的新竹縣市,不僅所得高、也很捨得花錢消費,住宅市場一直具備強力買盤支撐。儘管全台房市陷入盤整,新竹表現相對硬挺,推案集中竹北及關埔重劃區。近期交易明顯升溫,5月新竹市建物買賣移轉棟數..

天龍國房市熱度不夠,根據地政單位統計,台北市1月實價登錄交易量,創下近1年次低點,更較上月量減約1成。台經院產業顧問暨研究員劉佩真指出,六都新市長上任後,高雄政策,吸引北部資金南下,導致北市衰退明顯。..

西門町觀光人潮與日俱增,當地攤商透露,日本藥妝品牌「松本清」將於6月進駐峨嵋街,加上原有的日、韓系以及本土藥妝品牌,該區藥妝店總數達到20間店數量,讓西門已火熱的藥妝戰再度升溫。業者估計,松本清租下該..

台經院今(25)日舉辦最新一期「景氣動向調查報告」,其中1月份營造業部分較上前一月下滑1.13點、房地產部份「六都買賣移轉件數」成長10.1%。台經院產業顧問暨研究員劉佩真表示,此次營造業雖下滑,但因..

明天就是除夕夜了!自9合1選戰過後,業者不斷喊熱房市,而房市是否真如此熱絡?春節過後房市走向又如何?想買房子的人該出手了嗎?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產業顧問劉佩真分析,今年房市能見度較好的為「商用不動產..

房市回溫與否,從銀行端的房貸新增餘額就可以看出端倪。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底止,5大銀行新增房貸金額已達460.74億元,為近9個月最高,房貸利率則仍維持在1.7%以內的歷史低水位。專..

新科市長韓國瑜「拚經濟」口號一呼之後,商用不動產與房市都傳出買氣升溫消息,但高雄市地政局公布107年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卻創下8年同期新低,僅2,762戶。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表示,選後..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5)日發布最新一期「11月景氣動向調查」,針對明年未來房市走向,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受台商回流影響,商業不動產可能會有不錯的表現,但一般住宅部分則仍維持持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