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營造工程」的查詢結果共69筆

亞昕邁入30週年之際,展開企業傳承計畫,姚政岳總經理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州立大學攻讀經濟系並提前3年半畢業取得學位。自民國101年起進入亞昕團隊服務,先後負責並規劃設計、銷售管理、營造工程、土地開發及每五..

「林口王」亞昕正式由二代接棒,姚連地卸下董座職務,並由78年次的總經理姚政岳出任。姚政岳外型帥氣,在學期間成績卓越,並已在亞昕歷練13年,擁規劃設計、銷售管理、營造工程、土地開發等全方位專業,而未來父..

近期台股站上萬八,其中營建類股指數也飆上高峰。對於一向穩健的營建類股成為另類「飆股」,專家分析,主要是營建股的穩定特性,再加上近期有大量交屋,且全台有大量建設,最後是大選過後房市前景明朗,讓產業營收頗..

信義區「台北天空塔」遭爆掏空,產權質押中資,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對此,除了投資持股10%、並承攬營造的欣陸投控已回應,碩河開發也發出3大點回應,記者進一步聯繫碩河開發聯絡人李志堅,他表示:「此事件不可能..

有「綠竹筍」之稱的「台北天空塔」,若建成將成為信義區第二高樓,近期遭《鏡週刊》爆料,高達10億元資金遭挪用,且產權被質押給中國券商,為防爛尾遭多路調查。這並非該案首次引發爭議,此大樓施工期間曾有工人摔..

老屋重建有哪些方式?又該如何選擇?以現行狀況來說,最常見的有建商合建、顧問公司輔導重建、委建、全案管理4種,各有利弊,承受的風險也不同,需謹慎評估自身需求和條件,再來判斷如何抉擇。

台北「國王雙子星」舉行外觀局部面材的新聞發布會,由西班牙Porcelanosa集團亞洲區域經理Sergio親自出席,介紹由Butech及KRION團隊所開發設計,未來將應用於新參數建築「國王雙子星」的..

全世界7月創下平均最高溫,世界最熱的一天就在2023年7月3日,但科學家認為2023年可能是「未來10年最涼爽的夏季」,中部營建業龍頭紛紛朝向「智慧建築」、「綠建築」邁進,麗明營造、晨禎營造、禾固營造..

近期隨著大選將至,各方候選人搬出不同建設政見爭取選票,以北台灣為例,近期包含淡北道路在內,北台灣共有5大交通建設陸續浮上檯面。專家認為,選舉年就是「建設支票年」,但購屋者面對滿桌的「建設大菜」仍應慎選..

營建工程造價睽違6年半,第一次出現連2個月衰退,短期造價應已漲到頂。信義房屋專家表示,造價平穩有助於房價不再飆漲,但目前房價仍未明顯鬆動,短期內修正空間有限,且缺工狀況依舊未解,工資指數仍續創新高。

從70年代蛻變至今的台北華爾街,以早年台灣的地下金庫大稻埕,引以為傲的國際貿易為始,由南京西路延伸至南京東路形成主流金融商圈,見證台北市由西向東發展的縮影,南京東路上不只有新光集團、華南集團家族的金融..

近2年來房價出現一波高漲,不少輿論直指建商為最大獲利者,不過建商大老喊冤,近年來包含工料、土地成本等營建業成本攀升3~4成,未來又有排碳收費等議題,建商售價僅為符合成本現況,絕非炒作。

台灣房價狂飆,即便去年交易量能急凍,價格仍未見到明顯修正,不少建商把「工料雙漲」掛在嘴邊,也不少民眾認為是漲價藉口,但實際觀察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這2年確實漲勢凌厲,而近期要開工的個案,更是1坪成本來到..

關於2023年房市,東森房屋研究中心表示,2022年受烏俄戰爭、疫情、通膨以及美國升息、選舉等國內外因素影響買家出手意願,但建商營建成本、土地成本居高難下,再加上目前市面上的資金環境仍相對充裕,房價大..

在雙北、桃園打造多處膾炙人口指標案的尊勝建設,傳承創辦人陳懿鑑經營理念,近期首度跨足餐飲業,由家族第三代領軍在尊勝旗下建案,位於中路特區核心地段「尊勝白金花園」社區店面,3/18正式開幕「knotle..

出身宜蘭壯圍鄉的吳雅斯,父親是做工的人、母親則是全職家庭主婦,從小就知道家中經濟並不富裕,大學畢業後的他扛著50萬的就學貸款又碰上22K低薪,因此認份卻不認命地選擇在台北找尋相對高薪並且具有保障的工作..

2022年全台十大豪宅排行榜出爐,大安區豪宅「OnePark Taipei信義聯勤」連3年蟬聯全台最貴豪宅寶座,不過大安區僅該案入榜,就連傳統豪宅聚落中山、信義區,也遭4大豪宅齊入榜的松山區狠甩。在排..

台中巨蛋自2019年開始規劃,陸續完成細部設計,並公告招標,但營建市場陸續遇到新冠疫情、烏俄戰爭、缺工缺料、物價上漲等議題,影響廠商投標意願,市府今年擬追加預算34億餘元,預算增幅52%,從65億元增..

將投入65億元經費的台中「巨蛋體育館」再度流標,「孵蛋」計畫在後移,也反映出營建業困境,營建業者不諱言指出,原物料大幅上漲,不僅是公共工程,一般建設缺工缺料情況普遍嚴峻,加上發包預算跟不上市場行情。台..

居住竟然也有「三高 」,2022年房價、租金、甚至是裝潢費用都創下新高。信義房屋專家直言,過去2年的造價上揚與通膨環境,都反映在居住的成本上,想要追求好的居住品質,代價的確比疫情前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