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主力產品越做越小 1房成主流!他曝:豪宅賣不完

▲▼高雄,推案類型,自住,豪宅,2房,1房,負擔能力。(圖/記者陳建宇攝)

▲高雄2010年時主力推案是3~4房產品。(圖/記者陳建宇攝)

記者陳建宇/高雄報導

過去高雄的新推案鮮少有套房、1房產品,但今年卻開始大量增加,產品類型明顯與過去不同,事實上自2010年起,高雄的主流產品規劃出現幾次變革,從3~4房變成豪宅,再縮小為2房,2021年起更開始出現1房。歸納原因就是消費者的口袋深度,決定了產品的走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84/破解下半年建商劇本 專家點破買房3大雷區

一直以來高雄的房市都是以自住的買盤為主力,因此建商推案的規劃也多鎖定自住客群的需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消費者買得起什麼產品,就推什麼產品」。

▲高雄歷年主力產品變化。(圖/記者陳建宇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2010年起高雄的主流產品,就不斷產生變化。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表示,在2010年的那個時期,高雄最主流的產品就是30~50坪的3~4房,這種規劃就是要賣給自住的家庭,而當時房價基本上都在1~2字頭,因此總價1000萬元內,大概就能買到3~4房加平面車位的新建案。

▲「溫莎堡」帶起高雄的豪宅推案風潮,但持續時間不長。(圖/記者陳建宇攝)

而到2013年,高雄的豪宅市場興起,謝哲耀指出,這時國內已走出次貸風暴、金融海嘯的陰影,全球不斷QE讓市場資金相當充沛,因此就有北部建商開始在高雄推豪宅產品,濫觴就是「溫莎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案迅速取得佳績後,每家建商都想蓋個代表作,一時間高雄滿街都是豪宅新案,坪數放大到80坪以上,甚至超過200坪的亦所在多有。

只不過這股豪宅風持續不久,在選擇性信用管制等政策打房措施出現後,豪宅市場逐漸降溫,建商也不再一股腦推出豪宅,買氣也直直落,謝哲耀說:「直到現在都還有那時期蓋的豪宅尚未完銷。」

▲2017年起高雄2房小宅愈來愈多,不過當時都還是大2房居多。(圖/記者陳建宇攝)

到了2017年,由於物價持續上漲,民眾的薪水卻沒有跟上,高雄市仲介公會副理事長鄭啟峰表示,建商為迎合消費者的口袋深度,因此開始推出大量的2房產品,不過此時的2房還屬於「大2房」,坪數約在25~30坪,因此即便單價已經在2字頭,還可以將總價壓在800~900萬元內。

▲現階段高雄的1房產品,主要都分布在精華市區。(圖/記者陳建宇攝)

而從2021年到今年高雄房價漲得更高,不僅市區站上5字頭,外圍區段也都站上3字頭,但民眾的負擔能力並沒有變高,因此市區的建案就改得坪數更小,15~20坪的1房產品逐漸問世,藉此總價還可以在1000萬元內。

這種極小宅就是為想入駐蛋黃區的年輕單身族群而規劃,但鄭啟峰指出,若權狀僅有20坪以下那麼室內空間很可能不到10坪,這樣的產品若單身1人居住可能還不成問題,2人以上勢必不夠,未來欲轉手也有難度,消費者應思考清楚再出手。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84/破解下半年建商劇本 專家點破買房3大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