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這些年下市櫃營建股 最慘年份一口氣4家遭撤

▲台灣證券交易所。(圖/記者劉姵呈攝)

▲台開(2841)事件,讓營建股下市話題再度浮出水面。(圖/記者劉姵呈攝)

記者項瀚/綜合報導

台開(2841)事件,讓營建股下市話題再度浮出水面,根據證交所公告的停止上市公司,2001~2022年間共有10間以25開頭為代號的營建股下市,其中包括三采建設、長谷建設、寶成建設等等。專家表示,從2002年房市復甦開始,若能專注本業,其實不容易碰上下市危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86/揭開天母名人巷神秘面紗! 在地曝置產客心法「進退有守」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股票下市不一定是壞事,有可能是1家公司被私募基金併購,由於股權集中,不想在市場交易而下市。另外,也有母公司取代上市的可能。像是2010年下市的大陸工程(2526),就是由欣陸投控(3703)取代上市。至於非自願下市,不外乎就是財務狀況極度不佳等原因。

不過,儲祥生表示,營業虧損不至於讓1間公司要淪落到下市,其中基本上應為人謀不臧,犯了嚴重的決策錯誤。「公司下市之後,股票不一定變壁紙。」儲祥生表示,下市後股票就只能在場外交易,流通性低,所以不少小股民會選擇留著,等待公司重生或借殼上市的機會。

但以營建類股來說,景氣循環的影響幅度較低,也不容易出現營收爆發成長。所以,儲祥生直言:「營建股一旦下市,恐怕很難有重返榮耀的機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1~2022年區間,以股票代號25開頭下市的營建股共有10檔。(表/記者項瀚製)

然而,近期的台開(2841)事件,讓營建股下市話題再度浮出水面。《ETtoday》依證交所公告的終止交易名單,在2001~2022年區間,以股票代號25開頭,整理出10檔營建類股。

其中包括,從中部起家的三采建設、長億實業。三采建設在1995年上市,董事長廖福澤開啟比過去更大膽的財務槓桿,在房市不景氣下,仍積極擴張版圖,頻進行增資、發行無擔保公司債、發行循環信用短期票券,並積極購地,尤其是在台中七期一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廖福澤在1998年創業10周年大會上,還意氣風發地說:「今年推案量將超過百億,營收目標挑戰50億元。」不過同年底,三采就調降財測,每股盈餘降至-2.5元,當時股價連續重挫,最終在2002年11月走向下市命運。

▲已倒閉的長谷建設曾在高雄蓋出代表作「長谷世貿聯合國」。(圖/記者陳建宇攝)

另外,還有南部的長谷科技(由長谷建設改名)、宏總建設、寶成建設,3者皆為高雄相當知名的建商,也各自留有摩天高樓代表作,分別為「長谷世貿聯合國」、「亞太財經廣場」、「寶成企業大樓」。不過當時也是因為財務槓桿過大,一同在2003年倒閉下市。

再把時間往前移,高雄的尖美建設在2000年下市。該集團成立於1984年,事業橫跨飯店、百貨、證券等等,總裁張國福的發跡正是搭上房市熱潮,積極推案造就高雄18期區域繁榮,並於1995年掛牌上市。但沒過多久,1999年股價開始一落千丈,原董事長張文山請辭獲准。之後,張文山及尖美建設頻傳跳票,使該股最終在2000年下市。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過去國內建築業只有建蔽率限制,但到1994年,政府預告實施容積率管制,除台北市早已實施外,其他區域建商瘋狂搶建,讓房市供過於求,房價開始低迷,那段時間也被稱為「營建業消失的10年」。

何世昌說,那時除房市低迷,還有兩岸情勢緊張、921大地震等原因,導致許多建商紛紛倒閉。而事實上,也並非所有上市營建公司的股票代碼都是25開頭,這期間具有建商背景且下市的公司也不只這10家,還有包括尚德實業、順大裕等。

不過,何世昌指出,從2002年開始,房市開始反彈,並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多頭,2008年的金融海嘯,也只不過干擾房市約1年的時間。營建業公司若能專心投入在本業,基本上不容易面臨下市問題,除非是有太多的業外投資、操作股票等。

譬如說,在2005年終止上櫃的和旺(5505),其董事長劉永祥就曾爆出,涉嫌掏空公司逾40億元資產,挪用上億元償還賭債,甚至與股市炒手聯手坑殺散戶等。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86/揭開天母名人巷神秘面紗! 在地曝置產客心法「進退有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