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沒落了嗎?全台球館剩42家 前世界盃冠軍「轉行賣雞」

▲▼         保齡球    。(圖/記者項瀚攝)

▲保齡球沒落,球館16年少了一半以上,目前只剩42家。(示意圖/記者項瀚攝)

記者項瀚/台北報導

保齡球沒落,球館16年少了一半以上,目前只剩42家。前世界盃冠軍感嘆,曾是全民運動的保齡球,2005年後缺乏話題性,球館業者紛紛打包到大陸開業。他過去投資7~8家球館也收攤,現轉行賣雞多年,一個月賣2萬隻,「雖然沒以前賺得多,但比較踏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產詹哥老實說》EP167/房價崩盤你敢買房嗎? 銷售第一線曝:便宜貨反而沒人敢碰

保齡球沒落、退流行的話題在網上熱議,據財政部資料顯示,國內保齡球館家數2007年有96家,一路收攤,至今只剩下42家,減少5成以上。

《ETtoday新聞雲》訪問前世界盃冠軍彭永年,他說,「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錢淹腳目,大家賺到了錢開始重視休閒娛樂,保齡球也在那時崛起,一家接著一家開。」

彭永年說,1990~2005年進入全盛時期,因國家隊不斷在大賽得獎,電視新聞也多有報導,帶起話題,保齡球成為當時的國民運動,全台球館約達150~160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何2005年後,保齡球產業大走下坡?彭永年認為,主要是國際賽事拿不到搶牌,缺少話題性、也缺少媒體的推波助瀾,加上大陸開始蓬勃發展,國內許多球館老闆、專業人士、甚至選手都轉往對岸發展。

▲彭永年在33歲退出保齡球界,轉行賣雞。(圖/記者項瀚攝)

57歲的彭永年,過去領了不少國光獎金,光一面金牌就300萬元,此外也投資7~8家保齡球館,「到了33歲我決定不打了、球館也全都收攤,保齡球產業沒落之後,賺不到錢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永年淡出保齡球界後,投入雞肉批發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平均每月賣2萬隻雞。他說:「雖然現在沒以前賺得多,但日子比較踏實,生意不受產業景氣影響,畢竟民以食為天。」


▲劉同學說,進到保齡球館後發現,這是很健康、明亮的運動。(圖/記者項瀚攝)

記者採訪2位保齡球常客,劉同學因大學體育課選修而愛上保齡球,他認為沒落原因,主要是缺乏推廣,且大眾普遍把保齡球與撞球間等較昏暗、混亂的場所連結,「但其實進到保齡球館後發現,這是很健康、明亮的運動,有許多球客甚至是上了年紀、整頭白髮的長輩。」

今年已69歲的董伯伯,一週打3次球,他也觀察這10幾年來保齡球確實沒落,認為原因是年輕人喜歡手遊,只在家裡的活動,「來打保齡球的以50歲以上的族群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