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電價」的查詢結果共82筆

電費調漲方案本月1日正式上路,住宅每月1千度以下(每期2千度)不調整電費,但若在1001度以上,電價將調漲9%,讓不少民眾擔心,收到電費單時會心涼,經濟部能源局日前就統計,列出11款家用電器,即使沒有..

電費調漲方案今(1)起正式上路,住宅每月1千度以下(每期2千度)不調整電費,但若在1001度以上,電價將調漲9%,而台電就發文提醒用戶,能從電費單「這欄」來判斷,是否在被調整的行列中。

全球電價上漲,台灣近期也在討論是否調漲電價,但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許多人家中都開始吹冷氣,電費勢必增加不少,日本就有人整理出省電3妙招,其中一招就是在冷氣室外機放上遮光板等物避免陽光直射,就能減輕室外機..

就怕電費驚人,不少租屋族用電都小心翼翼,尤其經濟部日前又決議電價平均漲幅8.4%,讓人為荷包捏一把冷汗。就有女網友發文求助,她最近搬進新的租屋處,因為是第一次租房,沒什麼用電概念,外加假日有打工才會睡..

電價4年多來首度調漲,預計電價會漲8%,也是電價公式上路以來,首次突破3%天花板。盤點家中吃電怪獸,除了冷氣、電熱水器、熱水瓶、冰箱等,許多人最容易忽略「電視機上盒」,它居然是耗電排行榜第三名。

天氣越來越悶熱,有些人想開冷氣又怕電費狂飆。就有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發問,到底冷氣要買哪一牌最省電?貼文一出,留言處紛紛點出關鍵字,「把握這個原則即可。」

全台多區昨(3)日發生大停電事故,儘管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並非缺電引起,而是電廠故障所造成,不過這樣的說法引發反彈。就有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問卦,「電費是不是太便宜了?」直酸既然沒電「..

本站先前報導一名男子租分租套房,房東一開始告知電費是「台電計費」,但他剛搬去的第一個月就收到2100元電費帳單,一度電以6.3元計算,其他房客甚至用到超過4500元,不禁讓他懷疑房東電費計算方式有問題..

現在很多新房都是「無明火住宅」,採用IH爐取代傳統瓦斯爐,少了明火更安全也好清潔,但還是有人比較喜歡傳統瓦斯爐。就有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發文,說他在外面租屋,現在在考慮要用卡式爐還是電..

房東說是台電計費,結果帳單顯示一度6.3元,這收費合理嗎?一名網友透露,他租的這間雖然不算獨立套房,不過是按照台電計費,照理說現在冬天電費一度不到5元,沒想到「我10月才開始住,一個月就2100是怎樣..

桃園市議員黃敬平在議會質詢時指出,中央在2020年7、8月核定補助2筆電力改善與裝機補助費用共23億元。他還說到,問了幾個行政區的學校,發現他們的電費有的地區收5、6塊錢,貴的甚至收到10塊、11塊。..

對租屋族來說,最怕夏季電費暴增!一名女網友哀號,最近用電量破千度,而房東一度以5.3元計算,要求原PO需繳費8000多元。文章曝光後,網友氣罵房東收超過5元是違法的,結果真相神轉,有內行解釋「現在都是..

現代越來越多懶人家電,洗碗機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必備!一名網友最近在猶豫要先買「洗碗機」還是「廚餘機」,2種家電價位都是2萬出頭,他自認2種都用得到,所以很掙扎要先買哪一個,過來人在底下留言給出了中肯建..

日前高雄女網友討拍,明明晚上才吹冷氣,卻收到3萬多元的電費單,事後台電到府一查,發現是電器老舊,冷氣機竟已27年。但到底如何省電,除了換變頻、一級省電產品,有狂人分享,家裡安裝太陽能板,上期才用475..

「38萬多?!包子要賣多少才能賺的回電費」一名女網友表示,她6月底到林口開了包子商行,本期電費竟要價38萬7219元,讓不少人看了無法想像,但也有人說自己這期的電費也高得離譜。

在家防疫吹冷氣,荷包也要哭哭了!一名男網友透露,因三級警戒在家乖乖防疫,掐指一算已47天,結果收到熱騰騰的電費帳單後,讓原PO崩潰想哭,「上期887元,這期4423元,各位電費有暴漲嗎?」

住大樓或公寓必須額外繳一筆公共電費,用在樓梯間照明、電梯、公設運作等設備上,那麼公電價格大約落在多少才合理呢?一名女子最近搬到新大樓,剛繳完第一期電費,5、6月加起來每戶要繳1300元,讓她有點意外,..

上個月513與517兩次大停電,引發全台民眾怒火!一名老闆抱怨,近期收到最近一期帳單,看到上頭的停電只折扣487元,認為相當無感,更傻眼的是,此次電費是開店4年以來最貴,氣得他爆粗口「垃圾XX!」

居家防疫加上高溫炎熱,今年才5月即創下用電歷史新高,然而6/1起夏月電價起跑,電費壓力更是大增,如何「省電」成為民眾關注話題;對此,家電達人486先生表示,除了開冷氣搭配循環扇達到快速冷房節電,放置循..

「20年前我剛住進來時,夏天一期(2個月)電費帳單要2萬元,但是這些年經過家電汰換、用電習慣改變,現在一期電費只剩1,200元。」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的省電故事,就發生在家事達人楊賢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