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戶外公共環境(迎賓空間)」示意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高雄市立美術館」在空間與營運改革達成許多重要里程碑!近日除了完成館前廣場的整修,也將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合作,三館共同啟動「城市典藏記憶庫」,預計坐落於高美館的美術館園區西側,約800坪的輕量建築體將融入結合公共藝術的44公頃生態園區,創造城市「一日藝術生態生活圈」。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率領團隊,在空間與營運改革上完成了諸多重要里程碑,接續推出「高美之友」會員制度、結合書店與輕食的「高美書屋」複合式藝術場域,美術館一樓104-105展覽室的空間改造更屢獲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金點設計獎、台灣光環境獎的肯定。
▲高美館「東側迴廊」示意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同時也完成高美館本館3樓展覽空間改造、建置多元史觀典藏特展室,近日則完成館前廣場的整修,針對美術館園區東側範圍進行入館動線調整、鋪面材質更新,也增設步道系統;今年上半年度也將完成噴泉廣場的改善、內惟埤環湖步道優化,強化湖景視野。
▲▼ 高美館園區西側「城市典藏記憶庫」室內空間示意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而預計於5月正式啟動的「城市典藏記憶庫」獲得文化部前瞻計畫挹注1.3億元,將由高美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三館共同合作,以典藏藝術教育推廣為主軸,預計坐落於高美館的美術館園區西側,約800坪的輕量建築體將融入結合公共藝術的44公頃生態園區,帶動西側內惟地區舊街區都市更新契機,以藝術引入社區經濟發展,創造城市一日藝術生態生活圈。
由三館共築的高雄城市典藏記憶庫,也將是亞洲獨一跨館與跨域、三館合作構築藝術史、歷史文化與電影美學的南方文化新翼,未來將以「博物館典藏教育」、「培養年輕的藝文觀眾群」、「世代記憶的接軌」為前提合作。
▲高美館園區西側「城市典藏記憶庫」戶外環境示意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高美館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27年,面對館體設備老舊,展示空間、照明等設施逐漸難以符合現當代藝術作品之展出需求,預計於年度特展《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和《象外·圜中—蕭勤八五大展》兩展在7月26日閉展後,美術館館內展示空間將暫停服務至2021年2月下旬,讓1樓公共空間、101-103展覽室、4樓展覽空間等場域,進行展場及內部軟體更新等機能強化,預計於2021年春季重新對外開放。
不過高美館宣告,館舍暫停開放期間「修館不休館」,期間將持續透過戶外性展演、教育推廣活動、藝術生態計畫⋯等多元藝文企劃,持續為市民打造的優質的藝文環境。
▲高美館「四樓展覽室」示意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一樓雕塑大廳」示意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一樓展覽室」示意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接續2018改造美術館104-105展覽室、2019建構3樓大南方多元史觀典藏特展室,高美館東側園區以及第三波館舍展覽暨公共空間改造,將於2021年春至夏季時節陸續開放。高美館自許成為「新型態美術館」,從「孕育城市創意的發電機」到作為「城市美好生活的存在」,期待民眾共同見證一座城市美術館的蛻變與新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