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的「擺接堡路」,舊名被稱為「環河路」。(圖/翻攝自Google Maps)
實習記者陳妙津/綜合報導
新北市「擺接堡路」貫穿了土城,連接板橋及三峽,因名稱特殊,讓不少人好奇,細究歷史原來與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社名有關,由於該路連接板橋殯儀館和三峽火葬場,舊名為「環河路」的「擺接堡路」也被當地老一輩稱為「陰陽路」。
擺接堡路原為台北縣土城市的防汛道路,由土城市民代表會徵詢居民意見後共同命名,2008年正式拍板定案,把防汛道路土城段以老地名命名為「擺接堡路」,北起板橋環河西路五段,南端於三峽匯入台三線。細究名稱,「擺接」一詞原指當地平埔族雷朗族擺接社,而「堡」則為清代行政名稱。
▲擺接堡路貫穿了土城。(圖/翻攝自Google Maps,下同)
在道光年間,擺接堡屬淡水廳,轄有17庄,至日治時期,先後分屬台北縣、台北廳直轄,1920年地方制度改革,擺接堡與海山堡合併為海山郡,至此消失於地方行政區劃中,直到2008年才又透過防汛道路命名回歸,至今已超過13年。
擺接堡路橫貫土城,限速雖然50公里,寬大筆直,是許多土城居民的往來要道,但也因如此經常有超速、車禍事故發生,再加上常有靈車從這條路上,來回板橋殯儀館和三峽火葬場之間,因此也被當地老一輩稱為「陰陽路」。
特別的是,擺接堡路的門牌號僅有1號和301號,1號為新北市私立裕德雙語高級中學,而301號為土城抽水站,而中間149個號碼直接蒸發,這是民國97年後擺接堡路命名後開始編號,為當時正在興建的機場捷運預留所致,但因後來完工後出入口卻改為板橋,加上當地是堤防,不會再新增建物,預留號碼無屋可承就閒置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