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CFP)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市場是最能測試你房子到底有多好的地方。」一名資深房仲日前分享觀察,坦言市場上90%的屋主都抱著同樣心態賣屋,「如果可以賣高,誰不想多賣一些?」可實際上卻要看「屋主對於資金的用途」,直呼市場是很現實的,最能反應真實情況,若房子條件好、價格合理,相較其他競品,自然會優先受買家青睞。
經營粉專「Lin's竹北房產筆記」的林姓房仲表示,有時在跟屋主討論實價登錄上的數字,見到鄰居成交價低了,屋主會納悶,是不是對方缺錢、急著賣,又或是屋況有缺陷?他對此直搖頭,「其實並不然。市場上90%的屋主都帶著同樣的心態賣屋:『如果可以賣高,誰不想多賣一些』。」
若房子實際在市場上掛售3個月、6個月、甚至1年以上,最後屋主發現賣不到期望價、把價格降下來,最後的結果才是大眾所看到的實價登錄,「而非你所看到的、所解讀的(鄰居賤賣房子)。」
林姓房仲指出,屋主可以花時間等待期望價,就看願意花多久時間,有屋主歷經市場的洗禮,願意主動調整價格;也有屋主,縱使100組以上的客人上門,過了一年、兩年以上仍沒賣掉,依舊同樣價格撐到底,「沒有誰的決定對或錯,一切還是回歸到『屋主對於資金的用途』。」
他表示,有些屋主帳面上看似賣房少賺了,但資金贖回後,很快又在其他地方賺回來;有些屋主雖賣在社區最高價,但可能歷經「以年計算」的銷售期,中間的成本損失及機會,不見得是賺最多的最大贏家。
林姓房仲強調,「市場其實是很現實的,它最能反應真實情況。若你的房子『條件好+價格合理』,則你的房子(相較其他競品)買方就會優先接走。」不過,若買方很快接手,也難免會有屋主自我懷疑,是否訂價太便宜?「所以一般銷售還是需歷經些顛簸,賣方才『甘願』出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