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漲,民眾不了解投資置產跟炒房的區別,常常混為一談。(示意圖/記者張雅雲攝)
文/《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
房價高漲,民眾不了解投資置產跟炒房的區別,常常混為一談,尤其是2020年有預售案出現民眾抱著「現金搶房」,讓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震怒,喊出那句「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名言後,就讓投資與炒房畫上等號。
這也讓投資客置產陷入長達4年的被誤解,成為在房地產投資置產,被汙名化為炒房的濫觴,投資置產跟炒房的根本不同,就是在於以投資角度購置不動產,會跟投資股票有若干相似的特性,都是看基本面,不聽信內線消息。
法律對炒股有明確定義,名嘴不能公然報明牌,且必須領有執照,房市沒有相對應機制去阻擋炒房,以至於明明是置產,也被歸類為炒房。
事實上,房市置產客跟股市存股族心態跟做法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長期持有,有獲利轉手,有的是基於包租公心態存房,只有炒房仔才會到處迷信老師、明牌跟著去追高價,甚至透過網路討論區去哄抬炒作,趁機把區域房價短期飆高。股市有所謂妖股,跟區域短期暴衝的妖案,其實沒什麼差別,股市跟房市正規投資下,所呈現的特性極其類似。
像是3年前,竹科房市進入狂飆主升段,新竹網路突然冒出一堆房產投資新貴,宣揚以房滾房的重要,再搭配中人和仲介激勵,「竹科房市」遂成「竹科奇蹟」。今年央行祭出有感去槓桿措施後,不少投資客和自住族群受央行政策影響,二手屋市場買氣低迷,一手屋市場則是「校正回歸」回復正常銷售週期;面對這全新變局,這類竹北炒房仔開始不淡定。
▲很多炒房仔手裡都好幾戶預售屋跟新成屋,都想要賣在最高點。(示意圖/記者張雅雲攝)
因為該族群在今年7月才剛做高二手新成屋房價到9字頭,手裡一堆貨正要分批出貨、尚未倒貨完畢,很多炒房仔手裡都好幾戶預售屋跟新成屋,都想要賣在最高價,景氣怎麼可以說變就變?
但房價在不漲的時候反而是緩步修正,緩慢到一般投資客不易看清前方,所以竹北炒房仔這時先是反向哄抬繼續做多,一邊逢高出貨給小白投資客跟首購自住族群,一邊期待大盤止跌回穩,建議如果是投資客,要做的其實只是「停利」,少賺一點跑得快!
炒房仔想的是歐印一波財富自由,包括勾結不肖仲介聯合寡占、甚至壟斷貨源、做高實登價格從事飢餓行銷等業內典型釣魚手法,一旦大環境不佳,炒房仔因財力有限,難以長期持有,所以更傾向甩賣套現,市場在景氣反轉時出現所謂的「多殺多、人踩人」現象便屬此類。
一個市場在相對高點時,跑得快比較重要,不跑得快,獲利就下滑,再不跑,就沒獲利,死撐活撐,就跑不掉,然後再等3~5年後碰碰運氣,都知道炒股有輸有贏,炒房哪有只漲不跌?
►陸敬民小檔案
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
經歷:《自由時報》房地產記者
現職:《住宅週報》社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