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列小基地開發5大缺點 揭營建業失調「無情現況」

蔡漢霖表示,危老改建不限制最小基地面積,反而讓小基地建案增多,城市開發破碎化,施工難度也增加。(圖/林榮芳攝、報系資料庫)

▲蔡漢霖表示,危老改建不限制最小基地面積,反而讓小基地建案增多,城市開發破碎化,施工難度也增加。(圖/CTWANT提供,下同)

圖、文/CTWANT

新北市三重一處基地大小僅97坪的建案,因開挖地下室施工不慎,造成兩旁鄰房傾斜、倒塌,各界熱議危老條例帶來的小坪數基地改建潮,讓鄰房塌陷事故頻傳,國土署一句「工程品質與基地大小無關」,業者砲轟「不食人間煙火」。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就點出小基地危老案衍伸的5大缺點,呼籲危老條例應該重新檢討,過小基地應有條件給予容積獎勵。

根據雙北地方政府公告,台北市核准危老案共982件,有353件為基地小於100坪的「鳥籠案」,最小基地面積僅16坪;新北市核准危老案587件中,有220件基地小於100坪,最小者僅14坪。危老條例上路至今8年,只要屋齡達30年,地主100%同意,沒有基地大小限制,即可申請危老重建的高容積獎勵,因此讓雙北小基地所造的拔尖建築遍地開花。

在北市蛋黃區整合11萬坪土地的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表示,基地大的話,地下室開挖擋土牆的受力面積可以分散,基地越小發生鄰損的情況就越高,所以鄉林沒有一定基地規模不會做,不僅施工困難,蓋出來也不好看。

賴正鎰表示,他們有經驗的團隊在進行地下室開挖工程都要很小心,更何況沒有足夠經驗的建商、營造廠,因此沒有一定規模的基地,鄉林不會承接。(圖/林榮芳攝)

▲賴正鎰表示,他們有經驗的團隊在進行地下室開挖工程都要很小心,更何況沒有足夠經驗的建商、營造廠,因此沒有一定規模的基地,鄉林不會承接。

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也表示,基地太小,施工困難度當然加大,包括工法、機器進出都受限,也因為不符合經濟規模的案子,大型營造廠不願接案,小型營造廠品質難以控管,當然出問題的機率也大幅提高。

業界檢討小基地施工難度高,聲浪一片倒,國土管理署13日卻以「工程品質與危老重建面積大小無關」為題強調,小基地都更案在施工過程造成鄰損意外,主因是基地地層軟弱、施工管理不足等,請地方政府依法辦理強化建築結構設計及施工安全品質。不過這一舉動也讓業者砲轟「不食人間煙火」,「施工品質肯定能用錢砸出來,但就實務面來看不符合經濟效益。願意砸錢的最後轉嫁消費者;不願下重本就只能挺而走險施工,容易出現鄰損。」

危老條例開啟綠色通關,雙北小基地建案遍地開花,雙北危老核准共1569案,其中有573件、約1/3都是基地小於百坪的「鳥籠建案」。(圖/黃耀徵攝)

▲危老條例開啟綠色通關,雙北小基地建案遍地開花,雙北危老核准共1569案,其中有573件、約1/3都是基地小於百坪的「鳥籠建案」。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則認為,施工品質不能被壓縮,安全不能被折減,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問題不在危老案面積小,而是營建業法未能與時俱進調整,以及整體產業供需失調,光檢討危老條例是因噎廢食,應該強化營造業法對於資本額、承攬範圍等相關規範,讓慣以將本求利的業者自動被市場淘汰,現在營建業普遍過分輕忽應該承擔的責任義務,才讓亂象橫生。

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則指出,危老案雖能加速都更腳步,但小基地開發卻具備5大缺點,1.零碎地塊開發導致其餘基地難大規模重建;2.造價高,不符合經濟效益;3.緊貼著鄰房施工,鄰損機率高;4.施工環境條件差,難找工人;5.消費者花大錢買房卻買不到好品質。

「小基地多半位於巷弄,不好停車、沒有工務所,沒有休息的地方,環境各方面條件都不好,工人也挑案子做,他們比較傾向接大案、天天能上工。」蔡漢霖搖搖頭嘆,小基地能找到營造廠承攬已經不容易了,但就算開高價,施工水準也堪慮,因為現在真的真的太缺工了。

營建勞動力失調,為搶工班、工人,還有顧及鄰房安全性,小基地需付出的成本比一般建案更高,蔡漢霖直言,現在危老小案是「一流的成本,蓋三流的品質!」(圖/黃耀徵攝)

▲營建勞動力失調,為搶工班、工人,還有顧及鄰房安全性,小基地需付出的成本比一般建案更高,蔡漢霖直言,現在危老小案是「一流的成本,蓋三流的品質!」

蔡漢霖強調,確實無論大基地或小基地開發,只要規劃得宜,「理論上」安全都能夠確保,「然而以目前營造勞動市場供需嚴重失調的現況下,小基地個案即使願意花大錢營造,都未必能確保其安全性是無情的現實。」

他也提到,8年前制定危老條例時,還沒有這麼嚴重的缺工問題,也無法預見現在台灣營建市場會變得這麼畸形,不能怪當時政府;但,危老條例將於2027年5月落日,相當有機會延長,希望能藉此時機檢討,調整不符合現在時空環境的政策,「這麼小的案子真的值得用容積獎勵鼓勵它重建嗎?或者能有些條件限制。」以他經驗來看,300坪的基地大小,在成本分攤和建築規劃上,是比較合乎經濟效益的開發範圍。如果在政策上能夠適時調整,或許也能夠讓這個市場更健康一些。

延伸閱讀
小基地悲歌2/小基地營建成本高1.5倍 建商嘆「用一流錢蓋三流品質」
預算攻防幕後1/新科立委首為總預算交鋒 部會強硬護航反被批越幫越忙
原始連結

關鍵字:周刊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灣地王」2子鬩牆! 宏泰掌門人討回雙北精華地

千億宏泰集團掌門人林鴻南為新北汐止、北市天母2筆土地歸屬,狀告四弟林鴻璋!本刊調查,有「台灣地王」之稱的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辭世前,將名下數筆土地借名登記在幾個兒子身上,同時簽署分管協議,載明未來要歸還給總公司;孰料林堉璘過世後,林鴻璋主張土地屬於父親林堉璘,而非林鴻南完全主導的宏泰建設,因此自行處分,認為權益受損的林鴻南一狀告上法院,官司纏訟近4年,近日林鴻璋態度軟化,兄弟紛爭可望落幕。

2小時前

持有5~10年轉售房地合一稅最划算?「這幾種情況」可望免稅

根據財政部房地合一稅最新統計資料,全年房地合一稅稅率分布,稅率20%的案件,也就是持有5~10年轉售的交易,為最大宗,且占比逐年走高,2024年達36.1%。專家分析,因為持有10年以上,節稅效益遞減,因此持有者多半選擇在持有5~10年時便獲利了結。

13小時前

川普「關稅帝君」撼房市! 房市主力陷潰堤失守

川普關稅海嘯不僅衝擊全球股債市,就連台灣房市也遭波及。尤其去年9月央行祭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國內房市買氣已全面受挫,指標建商、甲山林集團董座祝文宇日前開出降價第一槍,「以7折價銷售,今年所有推案都會讓價。」本刊調查,全台平均房價已下跌6.6%,不僅出現投資客拋售潮,就連自用族群也擔憂關稅戰出現經濟衰退的不確定性,全都保守以待,「房市恐爆巨大賣壓,出現人踩人、多殺多的慘況。」業者悲觀地說。

14小時前

囤房稅2.0第1年! 非自住房屋稅件數、稅額增逾1倍

囤房稅2.0瞄準持有多戶非自住房屋者加重課稅,且改採全國歸戶,在各地持有愈多戶,適用稅率愈高。隨新制今年首度開徵,反映在初步統計數據上,今年期房屋稅非自住房屋開徵175.15萬件、稅額新台幣229.99億元,分別較113年期大增1.34倍與1.48倍。

14小時前

網友觀望2年房價愈漲愈高 批鳥籠小宅「誰愛住?」

台積電位於高雄楠梓的2奈米晶片廠下半年投產,有網友2年前就透露已在楠梓租房3年,想入手該區新案,今年再度上網PO文,認為「無腦買房的人要小心了,總價低單價高的極端值,鳥籠小宅誰愛住?」並透露「想買,還沒買!」引來網友震驚「觀望到現在還沒買?」

15小時前

50年前蓋透天成本僅4萬「現在月收租4萬」!網曝1點是最大獲利

隨著通膨怪獸的步步進逼,物價和電價雙雙上漲,房價也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有網友指出,爺爺是建商,在民國65年蓋了一排透天,一戶成本只要4萬元,售價9萬元,留下2間自用,這兩間透天厝至今仍保留,一樓租給商家經營,樓上則隔成套房租給大學生,光是每月收到的租金就高達4萬元,讓他驚呼連連。

15小時前

室友洗衣服「這2樣一起丟」她錯愕!一票卻反問:沒差吧

洗衣服的時候,會一次把所有衣物丟進洗衣機嗎?近日有網友發文透露,她發現她的室友會把內褲、襪子放在一起洗,讓她難以置信,怎麼會把緊貼私密處的內褲,和碰到腳的襪子放在一起?是她太吹毛求疵嗎?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

15小時前

2025全球豪宅房價榜!冠軍平均每坪「453萬台幣」

最貴豪宅在哪裡?房市專家何世昌近日在粉專透露,2025年春季全球豪宅房價統計,雖然香港房市近年來已下跌超過兩成,但仍穩坐「全球豪宅最昂貴城市」寶座,每平方英尺價格高達3,860美元,換算新台幣約每坪453萬元。

16小時前

建商轉向商辦市場!行銷重心調整應對住宅銷售疲軟

隨著住宅市場銷售疲軟,越來越多建商調整行銷策略,將焦點轉向商業辦公大樓(商辦)市場,以彌補住宅銷售的不足。業界指出,部分大型建商已開始加大資源投入,專注於商辦產品的推廣,顯示出台灣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變化。

16小時前

永慶加盟四品牌「六大關鍵優勢」逆勢突圍 年中新授權店將達80店

無懼市場不景氣帶來的衝擊,永慶房產集團一如既往在逆勢中成長,今年3月全台房市交易量較2月成長35%,首季成交量更突破1.2萬件,保持穩健態勢。為低谷布局、贏在未來,集團全年目標再開200店、招募1萬名人才。

17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