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才被鄰居爆料「隔壁是凶宅」 他質問房仲竟遭回:沒告知義務

▲凶宅,陰森(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網友租房隔壁竟是凶宅,質問房仲遭回「沒有義務告知」。(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網搜小組/趙蔡州報導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投訴,他日前透過房仲租到一間不錯的套房,周遭環境及室內裝潢等都讓他相當滿意,沒想到住進去後卻從鄰居口中得知,旁邊的房間竟然是3死命案的凶宅,氣得他立刻找房仲詢問,不料房仲竟然說「沒有義務告知」,讓他非常傻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原PO在《爆怨公社》開始就直言,他要抱怨一名無良房仲,原來他最近找了一間還不錯的套房,沒想到住進去後卻從鄰居口中得知,旁邊的房子竟然是2019年3死命案的凶宅,「我得知情況後,馬上詢問仲介,得到的回答是不知情,後面仲介才又說,他沒有義務告知」。

原PO指稱,由於房仲覺得「不是出租房(他租的套房)是凶宅」,只是附近有凶宅,就沒有義務告知,他只好自行跟房東協商,最後同意退租並歸還2個月押金。他認為房仲的行為很母湯,「就算沒有義務,但剛開始問還裝不知情,後面才說沒義務,這種錢收了,就關我屁事的態度,真的很不可取」。

其他網友看了文章後表示,「會怕的人真的會怕到睡不覺啊,整天疑神疑鬼的,久了也會生病」、「有凶宅都不告知,真的太扯了」。也有人認為,「法律本來就沒規定隔壁是凶宅要告知」、「我覺得房仲沒問題,只是道義上不妥」、「租你的那一戶,確實沒問題,當然,態度就是另一回事了。」

關鍵字:凶宅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曼哈頓房市Q1總銷售額達1900億! 年增幅狂飆56%

根據最新報告,美國紐約曼哈頓今年第一季公寓交易量年增29%,總銷售金額達57億美元(約新台幣1,888億元),年增幅高達56%,顯示富裕買家在股市動盪中轉向房地產尋求避風港,尤其以豪宅市場表現最為突出。

3小時前

「囤房稅2.0」將開徵 北市3個月遷出近4萬人

台北市府統計,北市1至3月遷出近4萬人,推測是與囤房稅2.0須在3月24日前遷戶籍以適用自住稅率相關。北市府表示,將持續推動各項樂生助養政策,打造宜居友善城市。

4小時前

女想租房被屋主拒絕 碰壁理由「不是公務員」

租屋族可以看房挑選想住的房子,那房東呢?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發文表示,她與有意出租房子的屋主聯繫,但對方卻在得知她與她的伴侶並非公務員身分之後,拒絕出租房屋。此文一出引發網友兩派論戰,有些人認為屋主的要求太過困難,有些人則建議附上薪資單證明有能力支付房租。

5小時前

房市回溫?預售屋買氣升 專家揭4關鍵:多頭生死存亡關鍵期

國內四大房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的交易量相較2月成長了15.5%至37.4%。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撰文,分析預售買氣回升的四大原因,並警示這可能只是短暫回溫,未來仍有下滑風險。「第二季可能是房市多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

5小時前

台南社宅招租178戶!已收2242件 4/16截止

位於台南市的社會住宅「宜居成功」及「宜居仁愛」已在日前開放民眾申請,台南市都發局表示,截至4月1日,兩案已經收到合計2,242件申請,招租將持續至4月16日,如民眾想申請請把握時間。

6小時前

「喜歡日式公寓」他建議台灣效仿!網曝3點反對:走廊變障礙賽

有網友在貼出一張照片,建議台灣可以多蓋一些類似卡通《我們這一家》中的公寓住宅,這種設計能讓住戶經常看到鄰居,進而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然而,這個想法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多數人認為台灣並不適合,「台灣氣候不太適合,雨天走道會濕或積水」、「走廊一定會被占用,變得亂七八糟」。

6小時前

夫妻終於買房!一看「長輩反應」傻眼了 網搖頭:沒虧不虧的問題

很多人結婚以後,都會買房。近日就有網友發文透露,他跟老婆買了一間小房子自住,然而長輩得知後,就酸他們買得太貴、太小、太遠,甚至說房價都準備跌了,怎麼還敢買?聽到後來,他也懶得回話了,並心想著就算沒買,大概也會被酸吧?

7小時前

重劃區有生活機能? 一票反搖頭喊不愛:外圍有就可以

近年各重劃區發展快速,經常是房市關注重點。有網友就思考,「生活機能是啥?百貨公司應該不是」,比較像是超市、飲料店、小吃店、學校等等,「每天都有可能使用的東西,才叫生活機能。」可是他感覺這些店不怎麼出現在重劃區一樓店面,不禁好奇「重劃區有生活機能?」引發討論。

7小時前

鄉民驚「高樓層也有老鼠」 設計師:2大「鼠道」要留意

鄉民熱議,為何22層的高樓還會出現老鼠?是不是透過排氣管道爬上來?設計師表示,不太可能是透過管道間,因為沒食物,但有能是透過廚房管道,或是透過樓梯,這部分道理就跟蚊子一樣。

7小時前

屋主「1300降到1100萬」放3個月↑!他喊1千萬被噴太低傻了

近日有買房族求助,看上一間與樓下同格局、只差一樓的物件,他參考去年成交價980萬,又見屋主開價1100萬、放3個月以上,便下斡旋1千萬。結果卻被對方噴太低,讓他委屈直呼「我真的出太低了嗎?」對此,信義房屋專家認為,建議買方出價出到自己能接受的最高值,若談不攏再轉向其他物件。

8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