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副主席陳發成(右起)、副主席王陸雄、副主席王蘇雲卿、副主席暨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CCS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秘書長陳永仁、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等人共同交流國內外減碳趨勢。(圖/信義房屋提供)
房產中心/綜合報導
極端氣候已是全球迫切面對的生存危機,逾130國領袖宣示定下淨零碳排放時程,總統蔡英文也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為了達成目標,向碳排來源收取費用的碳定價策略刻不容緩,台灣的產學界昨天齊聚「永續生活 跨界交流」國際碳定價與減碳趨勢交流會,參與者交流熱切。
「國際碳定價與全球減碳趨勢交流會」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與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等人演講國際減碳趨勢與碳定價議題。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由關注環保公益的企業家組成,副主席暨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代表致詞表示,「在極端氣候災難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都是加害者」,剛落幕的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以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 1.5 度為目標,敦促各國政府提出減碳期程與積極路徑,也宣告化石燃料時代終結,此次的跨界交流,讓企業與個人更了解此議題,並積極採取措施。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分享,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100多國簽屬協定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c,但5年下來,減碳成效不彰,原因在於國家與企業因應氣候變遷,除了實體遭受氣候天災的風險,更存在轉型的風險,若是轉型過快,許多企業無法生存,甚至涉及國家經濟崩盤,也違背了經濟社會環保面都要均衡的永續意義,因此過去的國際氣候會議總是拉鋸與妥協,但自去年以來,國際排碳大國陸續宣示,台灣也作出2050淨零排放承諾,全球經濟將面臨空前巨大的轉型,國內討論碳定價的熱度提升。
碳定價即為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價格,向排放源收取費用,以達到減碳目的,今年10月下旬,環保署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除更名「氣候變遷因應法」外,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也增訂對國內碳排大戶徵收碳費。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提到,碳定價是減碳的驅動力,也具有合作的概念,當減碳有價,部分排碳企業無法零碳 可以藉由交易彼此合作。他也呼籲,碳定價機制應回歸「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先行碳交易制度,提供企業減碳誘因,而金管會應盡速界定碳權法律本質及參與碳交易建置,納入綠色金融2.0的重點工作。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則分享,未來新建的建築皆須符合綠建築銀級標章以上標準,因此此波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轉型,不僅是製造業,而是各產業都需了解的議題。
現場參加者包括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副主席王陸雄、副主席王蘇雲卿、副主席陳發成,副主席暨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CCS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秘書長陳永仁、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等人,休息時間參與者求知熱切並積極提問。
除此之外,減碳也需產官學界密切合作,今年10月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與國內總計營收占2020年我國GDP比值超過四成、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占台灣近兩成的20多家企業籌設成立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共同發起成員包括台積電、鴻海、信義房屋、玉山金控、友達光電、中鋼、中鼎等企業,聯盟目標是2030年辦公據點零碳排,並加速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