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無心插柳柳橙汁」擊敗大直 全靠他行銷創4兆年產值

柯P上任後積極想解決違規宅問題,原本打算依法對違規宅開罰,但當地居民、議員反彈過去15年來歷屆市府團隊也有疏失,因此改為祭出「特赦令」,希望和居民達成繳納回饋金有條件讓違規宅就地合法。(圖/台北市美麗大直發展協會臉書)

▲柯P上任後積極想解決違規宅問題,原本打算依法對違規宅開罰,但當地居民、議員反彈過去15年來歷屆市府團隊也有疏失,因此改為祭出「特赦令」,希望和居民達成繳納回饋金有條件讓違規宅就地合法。(圖/台北市美麗大直發展協會臉書)

圖、文/CTWANT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月前為了北市大直大彎北段隔空交火,其實大彎北段爭議不只是15年前建商銷售違規住宅,早在1993年就曾因為基隆河截彎取直土地徵收時承諾的容積率與土地分回後不同,3位里長帶著近300位的當地居民向市府陳情抗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時間推回到1990年代,為配合實施基隆河第二次截彎取直工程,政府在河道周邊徵收土地,原河道填平後規劃大直重劃區,也就是如今的大彎北段,並於完工後以抽籤方式將土地回饋給原來大直的地主。而大直重劃區包含樂群二路以南的純住宅區,及樂群二路以北的商業區、娛樂區。

「當初分到商業區的地主,大家都很高興,因為商業區的土地價值比住宅區高,沒想到容積率只有200%。」一位在地居民回憶,當年土地徵收時政府說會比照「商三」(容積率420%)規劃,但是1992年都市計畫出來後發現容積率與承諾不同,隔年3個里長帶著300位地主向市府陳情,市府以顧及河道回填之地質穩定,不宜採高強度使用開發而未採納。

截彎取直後的大直重劃區,雖一片荒地,卻被冠上「北市副都心」的美名;反觀另一頭的內科,當時還是「內湖輕工業區」,僅有少數汽車維修廠,遠雄集團創辦人趙藤雄看好發展,趁地價低大量收購土地,再以科技重鎮形象對外行銷,為符合高科技業者品味,蓋的工廠不像工廠而是多功能廠辦,用工業區工廠價,就能買到和台北市中心商業區一樣的品質,對業者來說俗擱大碗。

內湖科學園區原是輕工業區,卻無心插柳由民間自行發展成高科技聚落,吸走所有的企業和商業行為,影響原本規劃為商業區的大彎北段,至最近幾年才陸續有企業進駐。(圖/報系資料庫)

▲內湖科學園區原是輕工業區,卻無心插柳由民間自行發展成高科技聚落,吸走所有的企業和商業行為,影響原本規劃為商業區的大彎北段,至最近幾年才陸續有企業進駐。(圖/CTWANT提供)

遠雄1996年推出「遠東ABCHi-Tech」廠辦系列供不應求,吸引華固、長虹、皇鼎等多達15家建商陸續跟進興建各式華麗的辦公大樓,高科技產業先後進駐形成聚落,但當時仍以「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管理,被業者認為不合時宜、不符現狀,業者強大壓力下,台北市政府於1999年起逐步放寬限制,並於2001年更名為「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如今內科年產值達4 兆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然而內科的快速發展,卻削弱了原本設定為商業區的大彎北段功能性,即便北市唯一擁有摩天輪的建築地標美麗華購物中心2004年開幕,也挽救不了頹勢。

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秘書長于俊明表示,內科放寬使用後,影響大彎北段原來的都市計畫,至今內科的使用分區仍是輕工業區,但實際使用上卻是以商業區方式在使用,取代了大彎北段原本的功能,這20年來,都市計畫也未通盤檢討調整,因此出現大彎北段商業區不蓋商辦蓋住宅的發展方向。

前美福飯店董座、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經歷大彎北段20年發展歷程,他認為從商業區變住宅區,是降低土地價值強度,「內科地價比大彎北段還便宜,吸引企業總部進駐、擁有上班族人潮,更有利的發展條件把商業行為都搶過去,所以大彎北商業發展不起來,是逼不得已才作住家使用,不然商業區價值比較高,誰要做住家?」

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在大直長大、發跡,他看著大直從一片田野、到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後規劃成重劃區,如今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大直大小事。(圖/報系資料庫)

▲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在大直長大、發跡,他看著大直從一片田野、到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後規劃成重劃區,如今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大直大小事。

「這邊沒人潮,要養個咖啡店都很難,店家淘汰率很高。」成功里里長李清水也說,商業區在法規上本來就可以做住家,大彎北段是因為市府制定細部計畫註明了「不得作住宅使用」,是一個特案,但也因為這樣弄得大家搞不清楚。

于俊明表示,目前居民希望娛樂區能變商業區,而商業區能在用途上做變更,「外界都以為居民訴求商業區要變住宅區,其實嚴格來說,是取消原細部計畫規定,改為可做住宅使用。而原既有住宅被視為違規的,市府希望能經由繳回饋金合法化,地方政府和居民努力達成平衡點,但最終又牽扯到中央與地方的衝突性,是道難解的題。」

延伸閱讀
柯P特赦被打槍3/建商舉白旗乖乖蓋商辦 居民死咬政府錯在先「掏錢難」
網紅拉麵惹議2/管委會涉挪公款打官司 住戶調閱「會計憑證」遭推託
影爆點/您的全新漫威超級英雄已上線!不如先搞懂《月光騎士》到底有幾個隱藏版人格?

關鍵字:周刊王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鑫龍騰斥7億入手50年幼兒園 將改建首購住宅大樓

高雄建商買地毫不手軟,鑫龍騰開發1月砸下7億元購入三民區大順路巷內約800坪土地,換算單價達到84萬元,創該區住宅用地新高,至於未來規劃,該建商透露,剛入手尚未有定論,預計以首購型大樓為主,業界估未來單價至少要45萬元起跳。

14分鐘前

技嘉董座1.65億加碼大本營 無貸款掃365坪老廠辦

技嘉科技加碼大本營新店!技嘉董座葉培城的投資控股公司,以1.65億元無貸款買下大坪林站旁的360坪廠辦,專家分析,該廠辦點位佳,交通、吃喝機能便利,成交單價4字頭符合行情。

2小時前

關稅戰下「房市布局剩3種」 建商:不動產保值性增

美國總統川普提倡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股市動盪,房地產市場與股市關聯緊密,房市也跟著進入壓力測試階段。對此,精銳建設總經理吳秋凉認為:「在金融震盪與信心不足的壓力下,現在開發商布局分3種,目前也是消費者的『買房時機』。」

3小時前

台積高雄新鮮人「上山」問住哪 學長:不要推坑買房

台積電高雄楠梓廠正式掛牌啟動,吸引眾多科技人才湧入,有網友透露,有幸收到台積offer,想問去楠梓廠的學長姐都租哪?想等穩定下來再購屋,不少網友建議直接購屋,釣出過來人直言「不要害人推坑買房 ,很硬想跑了。」

3小時前

坤悅包場國家歌劇院 《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獻給住戶

一向秉持著「好宅生活永續家」的理念,不定期舉辦社區住戶限定活動,2025年劇場活動直接包場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廳,邀請知名「如果兒童劇團」演出經典劇目《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讓住戶與家人一同沉浸在國家級劇場的藝術饗宴中。

4小時前

裝修遇「工程蟑螂」!台中女被房仲通知:你家只有破壞,沒有修繕

台中市一名劉姓女子日前找來位於彰化的某工程行進行房屋裝修,未料到了約定時間卻未完工,且業者還於工程期間以諸多藉口要求追加工程費用,劉女支付了25萬4800元後才發現遭騙,氣得報警處理,並提告求償。彰化地院審理後,判處該工程行謝姓負責人應給付劉女17萬4800元,得假執行。可上訴。

18小時前

板橋「埔墘4-7區」大變身 50間大違建換1.88公頃新住宅區

新北市板橋埔墘地區將改頭換臉!位於板橋與中和交界的「板橋埔墘4-7區」,目前鐵皮工廠與停車場林立,區內多達50餘棟建築物,多屬違章,導致市容雜亂,環境與居住品質堪憂。為改善現況,新北市府啟動區段徵收開發計畫,將該地轉型為機能完善的多元生活區。

19小時前

東京1.5坪「微套房」日人搶住 入住率達99%

日本東京市中心「微套房」相當搶手,雖然房間只有3張榻榻米的大小(約1.5坪),但業者透露,這類房型入住率高達99.9%。一名男性房客透露,由於空間狹窄,他有時會把洗衣機當作桌子使用。

20小時前

巷弄日料惹鄰抱怨 老闆霸氣買下周邊房產封口

位於台北圓環附近,經營近50年的日式料理「小巷亭」,經歷圓環興衰依然屹立不搖。老闆陳德誠35歲時就是3家公司負責人,卻因生意失敗負債2千多萬元。為了還錢,他放低身段在巷弄擺攤車賣起當時少見的平價日式料理,不僅還了債,擔心擾鄰還霸氣買下周遭房產。

20小時前

高雄預售屋「2年狂漲200萬」傻爆眼 男超糾結:改買蛋白區?

高雄一名網友最近積極看房,其中某間預售屋建案,兩年才賣698萬元,如今竟狂漲200萬元,讓他陷入糾結,不知該硬著頭皮先入手蛋白區,還是繼續存錢買想要的地段。

21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