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案公設越來越豐富,但也讓公設比逐漸上升。(示意圖/記者賴志昶攝)
文/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總監郎美囡
現在大部分的買方,無論在總價考量或是居住舒適性上,多數傾向選擇大樓、華廈型住宅,但購買這類型住宅總有個痛點,好像「花大錢買公設」,公設比高低究竟跟甚麼有關?買公設比高的房子是不是吃虧?如今買房買得實惠,公設怎麼挑成為重要課題。
首先,許多民眾有個盲點,認為建商故意把公設比拉高,讓買方買到實際使用坪數比較少的房子,這樣建商能獲利,實則不然,建商也知道除非是豪宅,高公設比的房子,一般民眾的接受度低,既然低公設才是王道,為何市面上充斥著公設比超過35%,甚至高達40%的建案。
第一個要提到8樓雙梯的規定,政府為了強化消防安全,修訂《建築技術規章》第95條,自2005年7月1日起,8樓以上的大樓,應設置至少2座安全樓梯,這代表每層樓的梯間面積增加,當年新法實施即宣告低公設大樓成為絕響,8層樓以上的大樓華廈公設比幾乎都在30%以上。
第二是與基地面積還有建蔽率、容積率有關,早年法規規定不嚴,房子幾乎沿著馬路蓋,隨著相關規定政策越來越嚴謹,考量公共安全及人口密度,建築的型態有所改變。
建蔽率代表基地可以蓋建築的面積大小,容積率跟可以蓋出的總樓地板面積多少有關,若基地面積100坪,建蔽率35%,表示這塊基地只有35坪能蓋房子,其他65坪為法定空地,為了把容積蓋滿,會將建物拉高,也因為蓋房基地面積小,而逃生梯、電梯、防空避難室這些公設占有一定面積大小,公設比很難壓低,像台北市近幾年新案幾乎是危老、都更建案,基地面積不大,因此公設比較高。
第三是順應潮流的豪華公設,這幾年來有許多重劃區,因基地面積較大,可以蓋出更多的公設面積,且越來越多民眾在乎社區的休閒功能與舒適性,交誼廳、宴會廳、健身房等非必要公設漸漸變成標準配備,例如高雄市近幾年因科技業進駐及台商回流,出現許多高端買方,因此建商推新案偏好規劃氣派的公設,拉升高雄市的平均公設比,根據售屋平台統計,高雄市在售新建案的平均公設比高達35%,超越台北市居冠六都。
豐富公設沒有對與錯,端看個人選擇,想要找低公設比的社區,有兩大方向,建議找「大」或找「老」,找「大」是指基地面積大,當基地面積夠大,有兩個好處,其一是建築規劃有足夠的空間作妥善配置,動線更加流暢,其二是有更多的住宅面積可以分擔公設的面積,基地面積500坪以上的建案通常公設比較低,不過人口密度高、素地少的區域很難有這樣的建案,若有,成為豪宅的可能性高,所以尋找大面積基地的建案,在重劃區、新市鎮的機會高。
找「老」則是指老大樓或老華廈,屋齡20年以上的大樓華廈公設都很低,有些甚至不到20%,當時沒有8樓雙梯的規定,雖然老大樓的樓層數16樓以上還是會有兩座樓梯,不過以前並不講求豐富的公設,依建築法所需蓋的必要公設也沒有現在多,坪數相對實在,但老屋有修繕的成本要評估,建議購屋前應納入考量。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認為,要找低公設比的社區,有兩大方向,分別為「大」或「老」。(圖/ETtoday資料照)
►郎美囡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經歷: 信義房屋鑑價部
現職: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