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屋銷售創新低,購屋負擔成本高讓人買不下去。(示意圖/路透,下同)
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美國買房也大不易!美國房市連續第二年低迷,2024年成屋銷量跌至1995年以來最低。經濟學家指出,房貸利率居高不下、房價上漲及市場房源稀少,讓買家買不下手。
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1月24日發布的報告,去年美國成屋總銷售量僅剩406萬戶,是繼2023年後,銷售再次降至1995年以來的新低紀錄。NAR指出,去年全美房屋中位數價格達到歷史新高,約40.75萬美元(約台幣1332萬元)。
房貸利率從疫情時期的低點攀升,使得美國房地產市場近年處於低迷狀態。根據房地美(Freddie Mac)的數據,30年期房貸平均利率於2023年10月攀升至近8%的高點,去年9月雖曾一度降至兩年來低點,但大多時候都在7%左右。
高額的房貸成本讓想買房的人買不下手,而能負擔價位的房源又短缺難尋。NAR首席經濟學家Lawrence Yun表示,「從1995年到現在,美國人口增加7000多萬人,房屋銷售量卻那麼低?部分原因可歸咎於可負擔性問題:創紀錄的房價、房貸利率上升以及房源短缺。」
雖然去年12月首購族占總銷售量的31%,有略為成長。然而,2024年整年的首購族占比僅24%,遠低於歷史水平的40%。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數據顯示,房屋平均銷售時間延長至52天,創兩年新高。
房利美(Fannie Mae)經濟學家表示,雖然疫情以來的房價和房貸利率持續上漲,讓許多人沮喪,但2024年底的購屋情緒有上升趨勢,反映出人們正在適應市場較高的價格。
西雅圖貸款公司Flyhomes Mortgage推估,人們逐漸接受6%~7%的房貸利率為「常態」,2025年房市可望回升。而CNN報導,對買家來說,今年美國房市可能不會有太大改善,到2026年,房貸利率預計將保持在6%以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