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港天后宮」正式升格為國定古蹟。(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文化部於12月2日公告「鹿港天后宮」由彰化縣縣定古蹟,升格為全國第106處國定古蹟!文化部長鄭麗君今(3)日親赴送上「國定古蹟指定證書」,由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委張偉東代表接受,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彰化縣4位重要傳統工藝「人間國寶」施鎮洋、施至輝、李秉圭、陳萬能也出席觀禮,共同見證鹿港天后宮榮耀一刻。
▲文化部長鄭麗君親送國定古蹟指定證書。(圖/文化部提供)
鄭麗君特別肯定鹿港天后宮見證海洋文化及地區發展,在歷史、信仰、藝術、匠師技藝方面具重要性,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媽祖廟,她也感謝張偉東主委及所有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成員,長期以來維護及修復古蹟的付出。
▲左至右:彰化縣文化局長張雀芬、人間國寶兼鹿港天后宮文化顧問施鎮洋、人間國寶兼鹿港天后宮文化顧問施至輝、前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文化部長鄭麗君、立法委員柯呈枋、鹿港天后宮主委張偉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人間國寶兼鹿港天后宮文化顧問李秉圭。(圖/文化部提供)
鹿港天后宮目前主體為日治昭和年間完成的建築,完整記錄當時各種匠師營造的技術,昭和8年(1933年)重修天后宮三川殿時,由承襲泉州溪底大木匠師王益順的侄子王樹發執篙。
三川殿以凹壽的格局,營造出空間的層次美感,前步口屋簷下方牌樓面斗栱,除了有縱橫兩向外,並增加斜栱出挑,形成「網目斗栱」,栱身以「如意斗栱」造型,完整顯現溪底派精美的大木結構技巧,成為台灣閩南式廟宇建築典範。
鹿港天后宮在清朝同治年間就已經是三殿式的格局,包括三川殿(含戲台)、正殿(媽祖殿)、後殿(凌霄寶殿)及禪房、護室等主要建築,昭和2年(1927年)的拓寬改建為正面五開間、進深三殿、具有左右過廊及左右護室的規模。三川殿與正殿間以左右過廊相連,共同圍出中庭,主殿與後殿及護室界定出後埕空間,兩側護室再以過水廊與主殿相接,呈現完整的廟宇格局。
宮廟位於昔日鹿港溪口,掌控海上交通樞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及地區發展上的意義。而在河口及聚落關係位置,說明了媽祖廟與聚落發展的密切關係外,亦見證了鹿港鎮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及聚落發展歷史的密切關係。
鹿港天后宮對於當地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歷史,具有重要的影響,歷年來的修建過程,均由鹿港八郊富紳或地方耆老策劃,禮聘當時唐山或地方名匠精心製作,極具人文風采與藝術價值。
▲「鹿港天后宮」是台灣閩南式廟宇建築典範。(圖/文化部提供)
現今鹿港天后宮主體建築物,分別出自於各時代不同營造流派,如溪底派大木作匠師王益順、吳海桐、王樹發及黃連結;雕刻師傅李煥美、鹿港師傅施金福、黃媽城、李松林;石雕則來自惠安匠師蔣馨家族;彩繪出於鹿港名畫師郭新林、柯煥章之手,皆為當代一時之選的名匠。
從清代初年建成歷經不同時期的修建,集成各時代諸多匠師流派的作品,是研究史料、考證古蹟、探索民俗信仰等各方人士眼中的瑰寶,其建築藝術的表現,也見證了台灣匠師技藝的發展歷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