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人必知「陳家」 逛到哪必經他家地

▲▼高雄陳家,土地,南和興產,亞太置地,外資,高醫。(圖/記者陳建宇攝)

▲陳家堪稱高雄土地公,據傳全盛時期土地比高市府更多。(圖/記者陳建宇攝)

記者陳建宇/高雄報導

講到台灣知名的「五大家族」,就一定會提到高雄陳家,陳家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在精華市區擁有超多土地,有人說高雄市區的停車場8成都是陳家的,更有人戲稱「在高雄逛一圈一定會走到陳家的地」,在商界與政界都有接觸,但自從上一代的陳田錨後便淡出政壇,行事低調讓外人難以一窺家族的全貌。

根據史料記載,高雄陳家從18世紀中就從福建渡海來高雄定居,但真正開始發跡要從陳中和開始,具有商業頭腦的陳中和年輕時就開始從事貿易業,往來高雄、香港、日本橫濱等地,財富也迅速累積。此外,陳中和也積極往製鹽、製糖、碾米廠等產業發展,同時大量購買現在高雄市區的土地。

▲▼高雄陳家,土地,南和興產,亞太置地,外資,高醫。(圖/記者陳建宇攝)

▲陳家土地多位於精華市區,許多都租給大型賣場。(圖/記者陳建宇攝)

住商不動產鳳山文山加盟店店長鄭啟峰表示,當時的人一般都務農,要買也是買田地,但陳中和眼光獨到,買的往往是那時候被認為沒有用的地,現在反而都變成「寸土萬金」,說增值幾萬、幾十萬或幾百萬倍都不為過。

而接棒的陳啟川則是在政界相當有名,曾任高雄市長,同時也是高雄醫學大學的主要捐贈者,因此擔任高醫第1任董事長。在陳啟川之後,陳家的主事者變成陳啟川弟弟陳啟清的兒子陳田錨,他曾任高雄市議會議長、總統府資政,不過從陳田錨之後陳家就不再涉足政治,多半在商界或醫界發展。

而高雄陳家之所以知名度高,除了因為曾出了個市長及議長之外,土地多就是最主要的因素,鄭啟峰指出,陳家到底有多少土地沒人知道,曾有一說該家族在高雄持有的土地超過12萬坪,但從未獲得證實,只知道「真的很多」,也有建商表示該家族的土地「賣3輩子都賣不完」,而且幾乎都是在精華的市區,就有開發商戲稱「高雄市區停車場80%大概都是陳家的」。

鄭啟峰更指出:「人家說在高雄逛一圈一定會走到陳家的地,其實一點不假。」甚至據傳在陳家的全盛時期,擁有的土地面積比高雄市政府更多。而且自陳啟川之後陳家就立下家訓,就是這些土地「只租不賣」,因為持有的土地實在太多,光是收租就足以讓後人衣食無虞,陳家甚至將土地都登記在自家公司「南和興產」的名下,把土地股份化,防止後代子孫變賣家產。

不過陳家後代的想法顯然和先人不同,由於家族內部的歧見最終引進了港商亞太置地,據傳以230~250億元取得南和興產58%的股權,入主後立刻拋售股票、資產,並大幅減資99%,一口氣就先拿回 40億元。

緊接著南和興產就開始一連串土地出售,不過該公司賣地的方式和別人不同,鄭啟峰指出,一般地主都是公開自己的地要賣,並設定賣價讓有意願的買方來議價,但南和興產賣地過程神秘,從來不會主動釋出要賣地的訊息,而是想買地的人向陳家遞出「意向書」,載明想買的土地及價格,若陳家覺得有得談就會找買方進小房間談,但若出價與陳家期待有落差,甚至連知會一聲都不會。

▲▼高雄陳家,土地,南和興產,亞太置地,外資,高醫。(圖/台灣房屋提供)

▲2018年迄今南和興產大型土地交易。(圖/台灣房屋提供)

即便如此,南和興產在2014年底外資入主後,精華地也逐漸出售,光是近2年就賣出價值130億元的土地,若從2013年起算更是大賣約250億元土地,買方則多為知名建商,包括興富發、遠雄、城揚、隆大、皇普、華友聯、歐美等,都曾向南和興產購地,就連高醫也曾2度向南和興產購地。

即便如此,陳家的土地還是深不見底,但隨著近年地價水漲船高,陳家土地的售價也愈來愈貴,高雄某大型建商副總經理就表示,過去陳家的土地是以不賤賣為原則,價格雖高但大多符合行情,但這幾年因為建商積極搶地,陳家的地開始變成貴得離譜,姿態也變高,就算是大建商也吃不消,因此在2020年可以發現,陳家土地出售的數量逐漸降低。

但你以為陳家的產業只有土地嗎?事實不然,很多人不知道台灣可口可樂在1968年開始販售,一直到1994年被港商太古集團併購之前,陳家就是大股東,陳啟清、陳田錨都曾是台灣可口可樂的董事長,而陳田錨的弟弟陳田鈺則是在1986年取得百事可樂的台灣代理權,等於曾經有一段時間,台灣的可樂幾乎都掌握在陳家手中。另外包括大眾銀行、高雄的新高石油氣等2家公司,也都是陳家的事業體。

▲▼高雄陳家,土地,南和興產,亞太置地,外資,高醫。(圖/記者陳建宇攝)

▲陳啟川故居就位於南高雄市中心,佔地約1200坪。(圖/記者陳建宇攝)

不過陳家雖然低調,也有不少事件登上新聞版面,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高雄市中心中山一路、五福二路的1200坪土地,該地原為陳啟川故居,也曾是高雄的地王,1995年時出租給寒軒集團改為高檔餐廳,最出名的菜色就是魚翅,2006年因歷史達75年讓高雄市政府欲將其評定為古蹟,陳家卻在進行文化資產審議的前一天將其拆除以確保家族利益,令許多文化界人士惋惜。

另外高醫近年也爆出爭議,由於高醫的附屬醫院曾因紀念陳中和命名為中和紀念醫院,其中1棟大樓則命名為「啟川大樓」,但實際上高醫的創辦人並非陳啟川,因此陸續將「中和」、「啟川」等字眼拿掉,淡化陳家在高醫的色彩。

►聽Podcast《地產詹哥老實說》搞懂房產

關鍵字:高雄陳家土地南和興產亞太置地外資高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陌生人突然上門「帶行李要住進來」 女驚嚇發現住家被PO網出租

紐西蘭一名女子在家時突然有一名陌生女子敲門,她應門後才發現,自己住家竟然被人冒名放在訂房網站上出租,導致那名女租客受騙,損失將近1萬紐西蘭幣。

29分鐘前

離島也蓋社宅! 澎湖金門拚2026、2027年完工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住都中心)在全台各地興辦社會住宅,至今已完工、已決標的戶數已經突破6萬戶。住都中心在澎湖縣、金門縣跟連江縣都先後規劃了社宅,金門1案、澎湖1案以及馬祖南、北竿各1案。

1小時前

中科從業人員超過5.5萬人 2字頭CP值最高「中科新手村」曝光

根據國科會去年底的最新統計,中部科學園區的從業人數已超過5.5萬人,有效核准廠商家數超過240家,堪稱是中部地區最大規模的產業基地,也為周邊區域創造出龐大的房市剛需,其中又以發展最早的台中園區最具代表性。

1小時前

一表看竹科宅市況 光復路、占梅路最夯理由曝

竹科為北台灣最具指標性的科學園區,周圍房市也向來是討論焦點。觀察竹科宅2024年市況,預售每坪均價78.4萬元,以占梅路交易最夯;中古大樓均價則為50.5萬元,以光復路一段交易最多。

2小時前

別為了消耗品買收納品! 整理師:先釐清留存物品再選擇購買

過年前大掃除,清出家裡一座小山高的收納品,當初購買動機為何,實在想不起來,因為有部份的收納品不如預期實用,有的能裝的有限, 才會擱置在一旁,久了就變成一座小山,也佔空間。有五年整理經驗的整理師秀秀建議,民眾購買收納品前,要先理出頭緒,思考那些要丟掉、那些要留下來,再針對留下來的東西,評估是不是真的需要收納品。

3小時前

台積助攻楠梓漢買氣! 園區宅早買3年每坪便宜8萬

南台灣近年因台積電設廠,帶動產業進駐,台南、高雄園區宅房價扶搖直上,根據售屋網統計,南台灣科學園區周邊房價,以楠梓產業園區漲勢最兇,台積電2025年開始量產,大樓近3年出現4成漲幅,楠梓漢早3年入手,單坪便宜8萬元。

3小時前

他擅闖工地摔傷「求償72萬」 別墅屋主超崩潰:還想叫他賠錢呢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發生離譜事件,一名紀姓男子擅闖正在裝修的別墅,卻不慎摔進地下室、受傷昏迷。未料他出院康復之後,竟向屋主及房地產公司提告,求償逾16萬人民幣(約新台幣72萬元),讓屋主直呼有陰影,「我還想找他賠錢呢」。

5小時前

封閉型商圈買方有限 美濃22坪舊透天「佛心價」85萬元

央行去年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不少民眾想趁機撿便宜,盤點高雄市目前最便宜的待售住宅,為美濃舊透天,總價僅85萬元,若以原高雄市區的範圍來看,最低價則是位於楠梓的樓中樓套房,總價106萬元,都在百萬元上下可入手,跟一輛國產車價格相差不多。

19小時前

船員自曝「月入10萬」看中1800萬房!內行1關鍵愣勸:有風險

航運業起薪高,但想買房也不是容易事。有船員表示,他月收大概是10萬元左右,工作是合約制,一年約可休4個月,有存了300萬元當頭期款,看中好幾間1800萬的房子,不知道貸款過不過得了,貼文引發討論。信義房屋專家見狀,坦言可能會有點硬,曝光原因並給建議,可以多評估。

20小時前

基隆3100萬徵收補償金沒人領 地政處:再不領要充公了

根據基隆市政府地政處統計,截至2025年1月為止,基隆市的土地徵收補償費總計有3,100萬餘元尚未領取,市府提醒民眾,這些款項若在15年內未被領取,將被解繳國庫。請民眾至地政處網站「徵收補償費專區/未領取徵收補償費保管款清冊」查詢是否有自己或是家人的名字在上面,並呼籲民眾盡快查詢並申領,以免權益受損。

20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