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40年以上老屋占比達34.4%,且短短5年就增加130萬戶以上。(示意圖/記者項瀚攝)
記者項瀚/台北報導
國內40年以上老屋占比達34.4%,且短短5年就增加130萬戶以上。學者表示,都更不僅是改善國人居住品質關鍵,也是改善高房價問題的解方之一,但業者則認為,都更與解決高房價難以產生連結。
《地產詹哥老實說》EP157/賣方軟了!高雄房仲認「現在好講價」 指購屋高CP值路段
台灣從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至今短短5年時間,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增加逾80萬,占比達17.74%。同時屋齡40年以上的住宅大增130萬戶以上,比例超過1/3,老人住老宅的問題日益嚴重,都更重建也更加刻不容緩。
政大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政大財管系教授陳明吉指出,都更不僅是改善國人居住品質關鍵,也是改善高房價問題的解方之一,「因為國人對新房子潛在需求強,若市中心的集合住宅無法更新重建,任由這些缺乏市場性且品質不佳的房子繼續老化,市場有效供給不足之下,高房價自然難解。」
不過,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增加供給對價格產生抑制,道理上是通的,但要適用在都更與房價間難度較高。造成房價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營建成本,未來還有碳稅等等,而且都更帶來的新屋量,要占整體整體供給一定比例才能起到價格抑制,這樣的情況實務上難成真。
徐佳馨認為,政府大力推動都更當然是正確的路,但要解決的問題是老屋過多、市容老舊等面向,改善高房價則有其他方面的政策討論。
▲國內高齡化嚴重,老屋比例也不斷攀升。(表/政大商學院提供)
都更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表示,《都市更新條例》已上路25年,發展分為4時期,首先是1998~2003年「實驗期」,因相關制度未健全,除了完善相關制度法令外,而1999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也加速政策推動。
2003年SARS後,隨房市景氣走升,促進都更的發展,2003~2012年可謂都更「成長期」,非九二一重建的一般都更案也開始出現。
接著,2012年爆發文林苑事件,導致都更推動停滯,也凸顯法令制度不夠健全,除了檢討修法之外,政府在2017年訂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2018年立法設立專責機構,藉此來突破都更牛步的僵局。
最後,2012~2019年大幅度的修訂法令制度可謂都更「反省期」,也因為有這些突破性的改變,讓2019年之後都更推動成效漸顯而步入「發展期」。統計至今,都更重建計畫核定超過900件、整建維護計畫核定162件、危老案則接近3千件規模,未來該如何顯著增加,也成為產官學界所面臨的大哉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