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葉佳華/台北報導
「如果我能夠做出一個產品,它是可以讓旅行變成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的話,我覺得那是我的一個功勞。」熱愛旅行的黃振翔,在40歲那年,毅然決然決定走上創業路,短短3年內,在台北成立4家旅館,整體月營收保守估計達500萬元,平均住房率維持8成以上。
自稱為「觀光人」的黃振翔,從研究所專攻觀光管理,一路上就業從事旅館經營、休閒產業管理,等於接觸觀光產業將近13年,在即將步入40歲的階段,他選擇從員工身分轉變成老闆,從事最擅長的事業,創立屬於自己的旅館。
位於台北車站的第一家旅店,當時在第一年就順利回本,一直到西門商圈等鬧區相繼共開了3家,成績相當斐然。黃振翔說,「我們比較重視點(旅館位置)啦,有時候租金貴一點,還是會覺得點比較重要。」旅館品牌走低價路線,鎖定背包旅客,提供1坪多之大的獨立空間、電視、無線網路等最低基本需求,就連黃振翔也說,當時也「沒想到這樣的產品會受到市場的認同。」
▲單鋪間僅提供背包客簡單的住宿需求,採低價路線,鄰近捷運站、鬧區。(圖/黃振翔提供)
去(2015)年9月更從大陸進口太空艙,成立品牌第一家膠囊式太空艙房,當時斥資900萬元,選在鄰近捷運民權西路站,租下近120坪的一樓店面打造40座艙房,黃振翔坦言,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消費者使用的習慣問題,客人的確不買單,像「有些客人會嫌好小、覺得像棺材…」等等,但後來發現回流率逐漸提高,目前台灣客仍占有4〜5成,而歐美旅客占比也超過1成,平均住房率維持近8成。
▲太空艙房規劃艙門,享有隱私式空間。(圖/黃振翔提供)
國內飯店、旅館受到陸客縮減的衝擊下,住房率下滑,根據欣元商仲調查指出,近3年新設的飯店,每年都超過100家,供給明顯大過需求,2016年整體飯店的住房率平均減少10〜15%,尤其以陸客為主的飯店業,住房率更已跌破5〜6成的損益平衡點,面臨「生死存亡」的保衛戰。
商仲業者更指出,截至今(2016)年11月底,全台欲出售及盤讓的飯店,總數量約有100〜120棟,其中又以東部及中南部的拋售賣壓最重,不過,對於市場頻傳「拋售潮」的現象,黃振翔倒是樂見其成,他認為,這本來就是市場機制,在供給過多的情況下,「該結束的就讓它去結束掉,好的旅館就讓它存續下去,因為現在的市場就是大家殺成一片紅海…」
「我比較擔心客源的問題,而不是只有陸客。」,黃振翔認為,如何吸引客源才是拯救產業的前提,因為比起其他國家,台灣的觀光景點、文化遺跡、特色產業,格局都稍顯薄弱,「我一直覺得台灣還欠缺一些亮點,也許以前有個101,但現在也已經過氣了,那我覺得台灣到底還有什麼亮點是人家願意來看的?」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或許是台灣人最引以為豪的一句話,黃振翔認為,台灣擁有「人情味」、「友善」優勢,但氛圍要怎麼擴大,就像日本,在路標普遍都有「中、日、韓」三國的指示,但反觀台灣卻寥寥無幾,黃振翔說,「既然要做這些國家的生意,你就是應該提供更友善的環境,讓他們玩得愉快、玩得方便。」只不過,目前政府對於提供觀光友善環境仍有極大的加強空間。
至於,對於旅館經營未來的遠景,黃振翔則說,台北頂多再開1〜2家就差不多了,在其他縣市的都會區則不排斥先以加盟店的型態擴充,他說,「我是對自己的事業有些熱情」但「我並不是想要那種遍地插旗、全世界都是我的王國。」所以像這樣型態的店,夠就好。
▼品格子旅店經理黃振翔。(圖/記者葉佳華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