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別亂買/買房怕變屋奴 但你能租屋過一輩子嗎?

▲租屋,租房子,房地產,房產,不動產,打房,買房,置產,房市,空屋稅。(圖/記者林敬旻攝)

文/洪倩宜

不管是有殼還是無殼,蝸牛都有各自的煩惱。有殼族煩惱房貸支出,不敢任意換工作,就怕繳不出房貸;無殼蝸牛雖說沒房貸壓力,但畢竟住的不是自己的房子,不免會煩惱房東哪天突然要收回房子不租了,壓力一樣不小……。

總而言之,究竟是買房好還是租屋居住較方便?這始終是相當難解的一道習題。

老沈住在面積僅3 坪,月租金4,000 元的雅房,住了5 年後,房東突然告知,因為老沈今年已經60 歲了,房東感覺老沈年紀愈來愈大,擔心以後要承擔的租賃風險會變高,所以請他在今年的租約到期後另覓住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是,接下來就是一段既辛苦且尷尬的「覓殼」之旅,很多房東一聽到他的年紀後紛紛找理由回絕,老沈找了好久,還是無法順利找到願意把房子租給他的房東,於是只好求助社福團體,雖然租屋條件比之前更差且每月租金要6,000 元,但為了有個棲身之所,老沈只得拼命省吃儉用,到處打零工貼補房租及生活費。

就在老沈打工的地方,有兩位年輕同事小山與小志,老沈不禁跟這兩位年輕人對於自己的租屋處境大吐苦水,30 多歲仍未婚的兩人很是同情老沈的際遇,雖然也幫老沈抱不平,但兩人實際做法卻大不相同。

小山認為,買房容易淪為屋奴,尤其近幾年房價漲到相當「不合理」,若想買房就得犧牲生活品質,因此他寧可一直租屋而居,也不想揹著大筆房貸過日子。況且他認為,租屋20 年的總體花費比買下一間房子還低,他可以想住哪裡就住哪裡,月薪扣除房租後剩餘的錢就拿來買股票、出國旅遊及玩樂等,換句話說,小山名下幾乎沒有任何存款。

小志的想法則完全不一樣,他認為買房繳房貸就像被動儲蓄,除了不用幫房東付房貸,也不必煩惱房東趕人,更不擔心遇到豬室友,更不怕像老沈一樣,白髮蒼蒼還要擔心無家可歸。

平時就擅於理財規畫的他,在看到老沈的境遇後,更堅定了他一定要買房子的決心,平常就很省吃儉用的他,從此更強迫自己每個月都要定額儲蓄,日積月累之下,倒也攢下了一筆自備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卻成租屋弱勢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18 年3 月底,台灣65 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例達11.74%,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預計再過9 年,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然而在租屋市場中,大家對於「老人」卻存在著高度的年齡歧視。據統計,近9 成的房東不願租房給老人、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或單親家庭等弱勢族群。更甚者,這群最難租屋族年齡還逐年下降,不少房東現在連40、50 歲的中壯年人都排斥……,總之,中老年人租屋困難的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雖說,租屋及買屋各有支持者,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但筆者建議消費者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先了解租屋及買屋的差別,再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和身處環境,到底適合買房還是租屋(參看表1-4)。
買房怕變屋奴 但你能租屋過一輩子嗎?(圖/時報出版授權提供)

租房一族:不做房奴,租房有餘力做投資

租屋適合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或是手頭無資金者,或是負債過高者,有信貸、車貸及學貸的人也較適合租屋。優點是隨時可換房子租住,享有自由的移居生活,不用擔心被工作綁住,薪水付完房租還有餘錢可用於改善生活品質,也較有資金儲蓄做為理財及創業之用,尤其工作、生活不穩定時,租屋不失為較適當的選擇。

缺點就是幫別人付房貸,且租屋裝潢不能隨心所欲,還有可能被房東趕人或漲租金,萬一以後年紀愈來愈大,不一定租得到房子住。

買房一族:買房強迫儲蓄,更不用看房東臉色

華人的傳統觀念是「有土斯有財」,尤其低利率時代,與其把錢存在銀行領微薄的利息或幫房東付房貸,不如拿租金來付房貸,況且長期來看,房地產是極具保值性且抗通膨的商品,不妨趁年輕為自己打拚存間房。既不用擔心房東隨時漲租,不用經常搬家,且房子也可以照自己的心意裝潢,更不用擔心以後房價上漲更買不起。

不過,買屋族通常需準備至少2 ~ 3 成的自備款,再算上仲介費、契稅、代書等雜費,通常是筆相當龐大的花費,且每月房貸建議別超過薪水的3 ~ 4 成,還要兢兢業業工作,擔心失去收入會繳不出房貸。筆者的友人Nick,是在內科上班的軟體工程師,雖然知道自己幾年後會被公司外派到其他國家工作,但他仍選擇在台北購屋而非租屋,這是因為他發現付出去的房租跟購屋貸款差不多,且房子就算以後自己暫時不住了,也可轉為租賃使用,屆時憑藉房租收入就可輕鬆繳納房貸。

房貸與租金比,教你〝買〞還是〝租〞划算

此外,我們也可從以下兩個數字來衡量買房好還是租屋好,那就是「每月房貸與租金比」及「每月房貸佔總收入比率」。「每月房貸與租金比」是指買屋後,每月需支出的房貸,跟在同區域租一個相似物件的房租之比值,如果每月房貸金額,沒有超過每月租金的20 ~ 30%。代表買房子,跟租房子差不多,與其幫房東付房貸,還不如直接買房子。

至於「每月房貸佔總收入比率」則指每月房貸占家庭每月總收入的比例,一般建議房貸占家庭總收入的1 / 3,才不至於影響生活品質。以一個雙薪家庭為例,家庭月收入約10 萬,若購入一間30 坪的中古屋,房價約落在800 ~ 1,000 萬元左右,相同條件的房型每月約20,000 ~ 30,000 元的租屋費,以20 年的房貸來算,每月需支付的本利約落在30,000 ~ 40,000 元左右,占家庭總收入的1 / 3 ~1 / 2 不等。

再舉一個實例來說:一間價值1,000 萬元的屋子,買屋或租屋20 年的負擔如下:

(1)租金2 萬元/月×240 個月= 480 萬元
和房東租房子20 年,租金付出480 萬元→房子不屬於我的

(2) 租金5 萬元/月×240 個月 1,200 萬元- 1,000 萬元(房屋價值)= 200 萬元(20 年利息)
如同跟銀行租房子20 年,租金付出200 萬元→房子屬於我房市或許會隨著景氣波動,但房價不像股票會一下子大起大落,且不動產較具保值性,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萬一需要創業資金,只要房貸繳款紀錄正常,信用良好,也可用房子融資貸款作為創業之用,更別說,年老退休後還能靠房子以房養老,為自己保留一筆養老金,因此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建議最好還是趁早定下買房計畫。

尤其若是遇到房價下修、議價空間大且銀行利率低的時候,再加上政府推出「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前2 年利率1.44%,最長寬限期達3 年,買房負擔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繁重,建議不妨勤做功課,有空就去看屋,累積看屋經驗值,張大眼睛精挑細選,並透過合法的房仲及代書協助,有心就有力,想要一圓買屋之夢,一點都不難喔!

倩宜姊姊的買屋小叮嚀

Q:我能買多少錢的房子?能負擔多少房貸?

A:筆者推薦一種簡單的估算方式,幫助大家推估可負擔的房價,那就是以現有薪資乘以120 倍,即是你可以負擔的房價金額。如果家庭總收入為10 萬的這對夫妻,建議可負擔房價的最高上限就是1,200萬元,貸款960 萬則月付4.8 萬的房貸。

Q:有人也許會問,那麼頭期款怎麼來?

A:以月薪4萬元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每個月支出1/3作為日常開銷,那麼1 個月可存下2 / 3,約27,000 元的資金,努力存個3、5 年,百萬頭期款就有了。  

●作者洪倩宜,文章摘錄自《錢難賺,房地產別亂買:一位單親辣媽的真心告白》,由時報出版授權提供。

錢難賺,房地產別亂買:一位單親辣媽的真心告白。(圖/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錢難賺房地產別亂買房產雲房產租屋買房租房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房東隨時進出房間「指定用超貴洗衣精」 房客退租:終於搬離鬼屋

國外一名網友遇上規定超多的房東,房東不但會隨時進出房客的房間,還規定只能使用昂貴品牌的洗衣精,原因是其他牌子的洗衣精會弄壞洗衣機,甚至企圖違背租約調漲房租。住滿一年之後,這名網友選擇退租離開,直呼「終於搬離這間鬼屋,話說鬼屋可能都沒這麼可怕」。

7小時前

一殯變綠地「出租1天要1萬」!議員喊貴 殯葬處:比花博便宜

台北市政府將除役的第一殯儀館舊址劃設的「第一綠地」對外出租,初步規劃的使用費為每日1萬元,市議員質疑費用過高。對此,市府殯葬管理處回應,後續會考量使用者的回饋檢討。

7小時前

台中「跳水價」有貓膩? 老司機揭:不排除投資人操控AB約

自去年919過後房市冷卻,成交:量縮,但部分地區傳出價格異常波動,但仔細追查後,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確實有不肖業者或投資人會利用AB約操作價格,建議民眾千萬不可輕易嘗試。

7小時前

房市交易近7年新低!專家:下半年進入主跌段「房價會明顯滑落」

六都會區公布2025年4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交易量合計為16,876棟。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4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減7.3%,六大都會區增減互見。

8小時前

基隆也吹外溢風! 在地房仲:公寓「無痛升級」大樓華廈

南港、汐止房價飆漲,買盤漸漸外溢到基隆。基隆在地房仲觀察,就連基隆本身也吹起外溢風,換屋族、首購族紛紛從蛋黃區轉移到蛋白區買房,轉移到像是大武崙一帶,該區房價較為親民,通往雙北也便利,是相當熱門的選擇。

8小時前

台南第一火化場改建進度曝!預計6月完工

因應人口老化帶來的殯葬需求,台南市政府先前推動「南區第一火化場改建工程」,據了解工程預計在今年6月全面完工啟用,紓解現有殯葬設施的使用壓力。

9小時前

預售屋交易連3月跌破5千件 雙北以外年減幅逾6成

實登顯示,預售市場3月表現低迷,全國預售揭露量3月仍跌破單月5千件,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9%,出現近4年來首見連續3個月預售單月揭露不到5千件的市況。信義房屋表示,足見農曆年後預售市場也沒見到人氣回籠。

9小時前

彈性付款方案再起! 專家:除月還款還有3成本要算

在高利率與貸款條件持續收緊的市場氛圍下,近期台灣房市掀起一波「付款條件操作潮」。為搶攻自住與置產族群,不少建商紛紛調整銷售策略,以低自備、長期分期等彈性機制,爭取市場出手意願。尤其在總價可控的中小坪數產品中,付款設計已成為決勝關鍵之一。

10小時前

卡關頭款「離交屋剩1年」要拚?專家秒提醒1事:還有一連串

都存錢準備買房了,卻沒想到價格遠超預算!有網友表示,和伴侶看中一間預售屋,格局與建材都是雙方喜歡的,不過售價卻遠遠超出預算,總價約1500萬元,目前只存到一半頭期款,距離明年底交屋僅剩一年,讓他苦惱到底該拚還是該放棄。對此,信義房屋專家只提醒,除了頭期款之外,還有一連串支出,若硬撐著買,壓力反而更大。

10小時前

有閒置資金「買200萬車位還投資」?大票一算勸退:存股好了啦

如果買房時沒有買車位,之後有機會到底要不要砸錢呢?近日,一位居住在台北文山區萬芳醫院附近的住戶求助,目前住在一個住宅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大馬路,最近有一筆閒置資金,原本打算投資,但無意間發現,距離家步行五分鐘的社區,有一個坡道平面車位在出售,價格為200萬,不知道該不該買。

11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