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獲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文化部長鄭麗君親送登錄認定證書。(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台南市「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也是我國第20項、台南市第5個獲此榮銜的無形文化資產!文化部長鄭麗君17日親赴歸仁仁壽宮,送上登錄認定證書;同時提到,文化部補助台南市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的總經費已超過10億元,明年起更將以獨立預算,補助包含在民俗技藝中的「陣頭文化」,保存最在地的文化活動。
▲文化部長鄭麗君(中)親送「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登錄重要民俗登錄認定證書。(圖/文化部提供)
鄭麗君表示,該民俗是台南仁德、歸仁、關廟地區傳承多年的王爺信仰,自古即有「三角交陪」的濃厚情誼,其中任一座廟舉辦王醮祭典時,其他2廟所屬祭祀圈內的神轎、陣頭、信眾,都會以交陪廟角色出動參與遶境,聲勢浩大,至今仍保留傳統敬神儀式,充分展現民間自發力量與社群凝聚力。
目前全台共有21項國家級的重要民俗,「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今年8月獲文化部登陸,成為我國第20項重要民俗,也是台南市第5個獲此榮銜的無形文化資產。特別選定今年11月17日(農曆10月21日),由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赴歸仁仁壽宮送上登錄認定證書,歸仁仁壽宮主委張鈴宏、關廟山西宮主委歐明堃及保西代天府(大人廟)主委陳黃素卿分別代表受證,台南市長黃偉哲在場見證。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由現今仁德、歸仁及關廟等行政區域內三間大廟: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及保西代天府(大人廟)形成「三角交陪」。三大廟王醮暨遶境起因於清領末期的瘟疫,藉由迎送代天巡狩以祈求香境平安,而後結合廟宇修建、重建而舉行「慶成祈安王醮」,以五朝為期,形成南關線「慶成式五朝王醮」之特色。舉行王醮常間隔12年以上,而2015年至2018年間,三大廟接續辦理「慶成五朝王醮」,逐漸提升此民俗信仰的能見度。
▲由左至右:台南市長黃偉哲、歸仁仁壽宮主任委員張鈴宏、文化部鄭麗君部長、關廟山西宮主任委員歐明堃、保西代天府(大人廟)主任委員陳黃素卿。(圖/文化部提供)
鄭麗君分享,「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是文化部首度以三個保存者為信仰生命共同體所登錄的王爺信仰文化,三大廟所屬香境及其各自交陪境,文武陣頭(包括蜈蚣陣)總數逾50陣,其中以武陣的宋江陣和金獅陣為多,陣頭間彼此又有師承、交陪關係,深具藝術與文化內涵。
王醮期間,三大廟全境信眾茹素,多數境民皆有豎立燈篙、擺設香案之俗,凡有重要儀程,如取(舟參)、取水、請王、遶境及送王時,各廟香境必出陣(及出轎)參與其事,以示隆重,展現各庄頭社群一體性及強烈認同感,也突顯在地居民的團結凝聚力與深厚的感情,這正是民俗文化資產最可貴也最值得珍惜之處。
她也指出,民間傳統信仰與祭儀,是匯聚先民經驗與智慧的珍貴文化資產,能夠促進社會團結、凝聚人與人的情感,更是型塑國家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登錄為重要民俗後,希望能夠代代相傳,展現文化永續傳承的力量,為地方帶來安定、繁榮與發展。
鄭麗君部長也特別提到,台南市在黃偉哲市長及市府團隊努力下,文化資產保存做得相當好,例如她今日在會前參訪的「台南花園水道博物館」,就是經由古蹟修復計畫,完整保存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史。
而過去3年多來,文化部補助台南市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經費達4.6億元,其他古蹟、歷史建築等有形文化資產補助經費超過7億元,合計補助台南市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的總經費已超過10億元。
在無形文化資產部分,鄭麗君也提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用於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預算連年成長,明年度文化部文資局更將投注2.8億元用於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是2016年無形文資預算的2.3倍,顯示文化部對無形文資的重視。
而近3年多以來,文化部也完成4項重要民俗的登錄,並新增認定8位保存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或重要傳統工藝的「人間國寶」。明年起,文化部更將以獨立預算,補助包含在民俗技藝中的陣頭文化,保存最在地的文化活動。
▲鄭麗君也提到,明年起文化部更將以獨立預算,補助包含在民俗技藝中的陣頭文化,保存最在地的文化活動。(圖/文化部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