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衛/預售屋排隊亂象解惑 7大產品差異化成元凶

▲▼ 排隊

▲全台房價指數在今年第2季已站上實價登錄以來的高點。(圖/記者林裕豐攝)

文/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

台灣房價漲很兇嗎?

根據張金鶚老師領導開創的好時價(House+)最新發布的全台房價指數,今年第二季已站上實價登錄以來的高點,平均年漲2.28%。另外,信義房價指數則顯示台北市今年以來漲了5.8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您聽過Izmir伊士麥嗎?您知道Ankara安卡拉、Istanbul伊斯坦堡嗎?

上述3個城市分別是土耳其的前3大城,根據國際獨立不動產顧問公司Knight Frank編製的今年第二季全球150個主要城市住宅房價指數(Global Housing Price Index),這3大城的年漲幅分別為28.1%、26.4%、20.2%,超過2成的超高漲幅,佔據全球前三名,也帶動土耳其房價以25.7%漲勢,坐上全球冠軍寶座。

而台灣年漲3.6%,不但落後全球平均漲幅的4.7%,在56個國家只排名到第34名,算中後段,甚至疫情最嚴重的美國都漲了4.5%,俄羅斯更漲了8.1%,連延辦東奧的日本都以3.7%的漲幅略勝台灣。

今年雖有黑天鵝肺炎疫情肆虐,嚴重衝擊基本面,經濟成長率全面翻黑,但美國聯準會三月中旬將降息、無限QE的資金筏門一開,全球紓困、賑災、救經濟的黑洞還沒補滿,股、房兩市已如沖天炮一般竄起,管他防疫成效如何、疫情有無二度爆發的風險,資金洪潮已經無差異地席捲全球。

對比全球資金行情撐起房市的「無基之彈」,難怪央行認為台灣在史上最大的產業投資潮流下,供應鏈重組帶動商辦、廠辦與住宅需求全面提振,房市表現尚屬「有基之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但說台灣房市沒問題,恐怕也是矯情。因為台灣房價就算不漲,高房價所得比、房貸負擔比,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寬鬆的貸款條件、超低利率,以及預期漲價的心態逼出前所有的買氣,再加上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氛圍下,政府管制行為勢必忌憚,因此「房價漲」已成趨勢,短期難回。

房價的「貴」、「漲」、「炒」,三件事的關係千絲萬縷,「貴」,我們只能遺憾,「漲」,我們只能興嘆,但「炒」,恐怕就該看清真相。

▲▼ 排隊

▲新竹出現排隊買屋。(圖/記者陳凱力攝)

我們首先釐清市場環境

房市在前波管制下走低,2016年交易量創新低之外,建商投資也趨保守,當年住宅建照核發量倒回2008年時的水準,形成即使自住需求強,但缺乏新成屋供給的狀況。

然而,去年房市走穩,建築投資轉熱,因此住宅的建照核發量不但超越前其高峰,甚至14.9萬宅的量,是本世紀最高、直追1995年以前的高點,產生目前市場以預售市場掛帥的現象。

預售屋產品與中古屋、新成屋的差異,進一步造就今天排隊買屋的特殊現象。

首先,預售屋一般要2到4年才能交屋,對買方來說,訂金、簽約、開工只要繳付10~15%的價款,相對成屋交易動輒2成的自備款,又沒有搬家、裝修等支出,期初投資壓力較小,因此在房價的接受度較高,成為區域創價的跳板。

第二,如果中古屋、新成屋是現貨,則預售屋就是期貨。期貨買的是未來價,假設市況壞,沒人會急著追跌,預售市場就萎縮,反觀現在市況熱,預期漲價心理強,預售價就越走越強,不斷自我加強的狀況,甚至外溢到新成屋、中古屋市場,激起比價心態,同步追漲。

第三,預售屋的賣方是單一賣方,買方要買就只能找建商、代銷,因此建方對於價格的調整不但有主導性,更有壟斷性。只要銷況好,價格就會越調越高、越調越快,議價空間也越來越小,甚至早賣少賺,乾脆就封盤不賣,間接加速漲價。

第四,既然預售市場是由建方主導,因此有能力以價制量,提供優惠的專案貸款,例如:信用貸款、公司貸、工程期零付款、超低自備款等方案,讓買方輕鬆跨進購屋門檻。一方面確實能嘉惠首購族,但另一方面對投資客來說更是拉大槓桿、擴大投資規模的操作良機,貧富不均的現象更凸顯。

第五,房地合一稅2016年上路之後,短期投資的稅率高達45%,肯定不低於預售屋交易、轉手的財產交易所得稅,也間接讓熄火的投資盤,重新轉進預售市場而樂此不疲。

第六,預售市場由建商、代銷操盤,行銷手段就會變得靈活而有節奏。之前合建、都更案的可售戶數有限,短期完銷的話術可以暫忘。取而代之的是以建方為核心,潛銷期以口袋名單、忠實粉絲、員購為側翼,先對外形塑的熱銷市況,進而鞏固限量、飢渴行銷的效果,再透過現在流行的投資講座、財商群組,活絡紅單、換約的地下市場。一手拱一手,房屋來不及上市就成為拿來炒作的稀缺投資商品。

第七,實價登錄目前對預售屋價格登錄的漏洞,在於無法即時反應價、量市況。因此當市場最火爆的交易發生在預售屋黑盒子時,終端的散戶買方只能受制於建商、新聞單方面訊息,心生「建設在跑、房價在飆」、「今天不買、明天更貴」、「現場不買、回家後悔」等恐慌購買心態,急著拿香跟拜的排隊、搶購就毫不意外。

資金滿溢、產業鏈重組、投資轉進、實體資產避險、新案稀缺、產品特性,再加上政府公共投資在軌道建設、城鄉建設的議題逐漸開花結果,以及業者刻意操作,都是掀起這波預售屋熱潮,甚至擦槍走火的怪象叢生的原因。提醒買方在獲利接力賽的遊戲中,要慎謀能斷,不要成為最後一隻白老鼠。
 

►黃舒衛小檔案

學歷
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

經歷
國泰世華銀行、聯邦銀行不動產管理部、信託部
東亞建築經理公司市場分析師
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經理

現職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

EP3《地產詹哥老實說》EP3 買寶佳建案踩地雷?首購族撿便宜注意這2點!


 

關鍵字:房地產房市預售黃舒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李鴻源:強震發生4000棟屋恐倒 3直轄市最危險

台灣地處地震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直言,若台北市發生6級以上地震,可能導致約4000棟建築倒塌。

7分鐘前

重磅翻新!多家大咖插旗府中 「新潤世界城」88萬進場五鐵圈

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板橋市中心,想入主精華地段成為許多購屋族最現實的難題,由多家大型開發商聯手推動,開發超過6,000坪土地,打造府中商圈全新完整街廓。而位於南雅東路與100巷軸心地段的全新建案「新潤世界城」,一站坐擁板橋站五鐵共構交通樞紐,總價2,000萬元內就有機會輕鬆入主。

35分鐘前

美房市銷售速度創2009年以來最慢! 年減4.2%

美國房市春季旺季開局不利,受制於高房貸利率與整體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3月成屋銷售量大幅下滑,創下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水準。根據美國全國不動產經紀人協會(NAR)最新數據,3月全美成屋銷售年率為402萬戶,較2月下跌5.9%,年減幅亦達2.4%,顯示買氣明顯受限。

10小時前

買老房裝潢「木作拆開全白蟻」!前屋主辯:簽約約好按現況交屋

新北市一名潘姓女子111年1月透過仲介與謝姓女子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以新台幣750萬價格購入一處位於3樓的房屋,未料後續進行木作裝潢時,赫然發現屋內遭到大量白蟻蛀蝕,經通知後謝女只願負擔除蟻費用;潘女因此提告,並求償修復費用42萬6574元、以及租金支出9000元等。新北地院審理後,判處謝女應給付潘女新台幣34萬0937元為適當。可上訴。

12小時前

斥3千萬開店 房市求生術:全台首間「房仲+代銷」誕生

房仲店頭隨處可見,接待中心也是不少,而融合在一起的卻從未見過。全台第一間結合房仲、代銷的門店在今日開幕,位於松山微風百貨對面,執行長黃楷鈞分享經營理念,此外他也透露,為了實現代銷級的房仲,砸了相當高的成本。

12小時前

男剛買房拿到鑰匙 見新家閣樓「超毛一幕」大驚

國外一名男子買房之後拿到新鑰匙,沒想到才過短短數日就在新家看到超毛一幕,即家中閣樓空間有擺放枕頭和被子。讓他感到相當震驚,開始懷疑是否有其他人住在這間房子中,因此透過論壇Reddit發文向網友尋求意見。

12小時前

房市盤整也能賺!網紅公開買房攻守術 價差租金雙收

網紅Ms. Selena(本名:闕詩芹)從普通上班族到經營YT理財節目,38歲的她善用「被動收入」打造富口袋,錢進房市當起包租婆,她認為房地產可攻可守,「景氣不好就收租,景氣好就脫手賺價差,保值性強,不會跌到變壁紙。」Selena掌握3大攻房策略,成為年收租127萬元的包租婆。

14小時前

年薪百萬!她想買2房生孩 男友嗆「台北套房擠一擠就好」:太虛榮

一名網友表示,大學閨蜜和男友談婚論嫁,卻在買房問題上卡關。女生認為房子可以買稍遠、便宜一點,接受通勤,但男生堅持要住台北市,不想浪費時間通勤,甚至覺得買個小套房擠一擠就好。但考量未來會生小孩,希望至少有一房或兩房一廳,但男生覺得沒必要,認為女生太虛榮,甚至提議繼續各租各的房子。

14小時前

買不起台北套房!月薪3萬公務員「想南調高雄」嘆:求居住正義

有北部公務員日前發文感嘆,他年紀已過三十,住在台北某菜市場的老公寓裡,目前從事公職書記工作,每月收入僅三萬多,即使不婚不生不買車也不需給孝親費,但台北連套房動輒8、900萬,根本無法負擔。原PO就考慮將來要轉調高雄,話題引發熱議。

15小時前

離台北精華區遠「為何選住淡水?」 網曝1原因:雙北去哪裡找

若在台北工作,住在淡水可能就要花比較長的時間通勤,因此近日就有網友好奇,如果是住在板橋、三重等處,離台北精華區還算近,但為什麼淡水也能吸引這麼人居住呢?貼文曝光後,引發底下網友討論。

16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