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衛/邊境封鎖、內需斷片 店面市場五雷轟頂

▲▼三級警戒滿月西門町情況。(圖/記者周宸亘攝)

▲疫情影響店面最大。(圖/業者提供)

文/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

從5月中開始全國進入三級防疫警戒之後,內需市場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零售業5月營業額雖然持平、年增2.8%,但各業別差異如雲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18/跳樓墜中庭算誰的?怕踩凶宅地雷 先搞懂「專有」「共有」大不同

我們先看上昇組,「自煮」的超級市場年增35.7%最多;「零接觸經濟」的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年增27.1%,表現居次;「遠距教學」、「在家工作」的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年增19.6%,排名第三。疫情就像一部超級加速器,踩上油門後,過去預期十年才會完成的發展,無論是電商、數位足跡、計畫性購買、會員制、訂閱制,全部被逼著一步到位。這種超出常規的「突進狀態」,不僅是一種「量變」,在成長率、市占率取得優勢,更重要的是具有「質變」的性質。

因此疫情階段,不只是廠商能掌握更深、更準、更廣的消費需求,對於消費服務的經營也會更細密,未來勢必加碼投資平台、物流、品牌,而更重要的是,有個說法:養成一個新習慣要66天,因此解封之後,供需條件相依會延伸網購的消費慣性。簡言之,對實體通路來說,超市、量販賣場仍是不敗的投資亮點,如果再搭配O2O的優勢,恐怕還會進一步壓縮功能重疊的專賣店生存空間,是故單打獨鬥的街邊店,甚至連鎖店,都難再以傳統行銷優勢生存。

前述強勢產業皆維持雙位數的增長,未來獲得的市場滋養會更多,但相對來說,百貨公司、服飾、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的5月營業額則因疫情擴散,門市來客數減少,業績急轉直下,分別年減28.3%、27.2%及13.0%,而最大的苦主則是餐飲業,營業額受餐廳全面禁止內用的影響,全面下跌,其中餐館業年減18.6%,飲料店業及外燴團膳承包業更年減21.4%、24.1%。進一步觀察產業前景、信心,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的台灣非製造業NMI指數,從上月高昂的60.1%驟跌至榮枯線以下的49.2%,其中「住宿餐飲業」更急速冷卻到12.5%,凶險尤甚去年。代表營業收入的商業活動、新增訂單更直接用0分代表市場的絕望。

營業額超爆成長或是雪崩衰退,直接影響利潤的產生,退後一步來看,也是觀察營運收入能否支應營運成本的關鍵指標。疫情固然是偶然、短暫的黑天鵝,但管制時間的長短、經營者的口袋深度,則攸關關店、退租,甚至倒店潮。五月前半月的榮景尚且無法挽回後半月的凋敝,而六月整個月到未來遙不知期的解封,將牽動實體店面的大洗牌,五雷轟頂,一一引爆。

▲▼三級警戒滿月西門町情況。(圖/記者周宸亘攝)

▲西門町商圈空置率上升。(圖/記者周宸亘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首先,觀光商圈、夜市在去年觀光客歸零之後,餐廳、零售已經出現大退潮,士林、西門町等指標商圈空置率直攀兩成,租金更是下修三成。如今疫情自肅之下,過去熙來攘往的街道宛如空城,不消三個月,連剩下已經苦撐超過一年的商家陸續退場,預估國際觀光客回籠無望,轉手率甚至可高達五成。即使有願意進場的商家,但信心、銀彈有限,寧願用階梯式的調租折衷策略議價,因此租金下滑程度再下三成以上。

其次,三級警戒直接被要求關閉的場所,包括:10大特定行業、撞球場、健身中心,以及按摩院、戲院、補習班、兒童遊樂場各類休閒娛樂、運動、展演、教育場所,不但租用面積大,而且租金成本高。部分業者短期雖然改採線上方式或預收會費方式維繫會員,但杯水車薪,只要退費狀況浮現,馬上就會有人吹熄燈號,間接衍生周邊各類商業活動出現骨牌效應,同倒一命!

第三,學校停課、企業分流或在家工作,傳統商圈核心活動人流斷流,讓過去守株待兔就可以靠著活動人流帶來商機的服務業全面停擺。這些走低客單、低毛利路線的小商家,同時肩負營收租金、人事、管銷費用壓力,多半三個月內會燒盡百萬營運準備金。若非自有店面或佛心房東、加盟總部,或是轉進線上市場,則在暑假到來前就會停業。而即便是身家厚實、資金充沛、品牌無敵的連鎖店,未來也會重新調整實體、虛擬服務組合,降低實體店投資,對房東來說,絕對是一大警訊。

第四,婚喪喜慶及宗教活動不得宴客、聚會,而且全國餐飲業一律只准外帶,重創這些年標榜在電商稱霸之下,無可取代的體驗型經濟倖存者。尤其重視烹調、食材、服務的中高價的餐飲服務多缺乏無痛轉換到外帶外送市場的條件,也難降貴紆尊進行價格戰。如果解封拖到第四季,老店、名店成為時代眼淚的案例只會越來越多。

第五,受疫情影響,日常食材、用品的購買方式已變為少去多買、網購或計畫性採買,再加上分流管制等措施,嚴重衝擊社區型、傳統市場等小攤商生計。這些單純內需型的商家韌性最低、退場最快,已出現大洗牌,無法倖免。小的脆弱,但大的如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即使營運業者能撐,但品牌專櫃、專門店在缺乏出遊、採購、美食街等人潮帶動下,也將出現斷炊的壓力。

疫情推動零售三要素「人」、「貨」、「場」的急遽改變。說到底,人的因素沒變,但通路、場景無情地轉轍,以及對於商品需求內容的改變,已經摧枯拉朽地破壞幾十年發展的商圈空間穩定性。

然而,疫情終有落幕的一天,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曾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在這段黑暗期,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除了外帶、外送的服務精進或是停業止血之外,商業模式轉換、產品內容調整、通路整合、品牌協作、數位投資、設備裝修、洽談租約、尋覓新點,都是不能放棄的疫後新零售轉型契機。

►黃舒衛小檔案
學歷: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
經歷:國泰世華銀行、聯邦銀行不動產管理部、信託部
東亞建築經理公司市場分析師
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經理
現職: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18/跳樓墜中庭算誰的?怕踩凶宅地雷 先搞懂「專有」「共有」大不同

關鍵字:黃舒衛內需店面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東京1.5坪「微套房」日人搶住 入住率達99%

日本東京市中心「微套房」相當搶手,雖然房間只有3張榻榻米的大小(約1.5坪),但業者透露,這類房型入住率高達99.9%。一名男性房客透露,由於空間狹窄,他有時會把洗衣機當作桌子使用。

9分鐘前

巷弄日料惹鄰抱怨 老闆霸氣買下周邊房產封口

位於台北圓環附近,經營近50年的日式料理「小巷亭」,經歷圓環興衰依然屹立不搖。老闆陳德誠35歲時就是3家公司負責人,卻因生意失敗負債2千多萬元。為了還錢,他放低身段在巷弄擺攤車賣起當時少見的平價日式料理,不僅還了債,擔心擾鄰還霸氣買下周遭房產。

44分鐘前

高雄預售屋「2年狂漲200萬」傻爆眼 男超糾結:改買蛋白區?

高雄一名網友最近積極看房,其中某間預售屋建案,兩年才賣698萬元,如今竟狂漲200萬元,讓他陷入糾結,不知該硬著頭皮先入手蛋白區,還是繼續存錢買想要的地段。

1小時前

男友年薪100萬拒通勤 堅持買「北市套房」:生小孩後擠一擠就好

準新人們踏入婚姻前,未來該如何共組家庭,是兩人必須面對的課題,一名網友表示,最近和男友討論結婚相關事情,雙方年薪都在100萬左右,存款合計約1000萬,她認為房子可以買遠一點,價格會便宜一點,但男友希望買在台北市,不想花時間通勤,但台北市房價高,所以買套房擠一擠就好。

2小時前

月薪8萬「存不到錢買房」 一票卻搖頭:先學會理財吧

許多人都會把「買房」列在人生清單上,不過要存夠頭期款也不容易。近日有網友發文透露,雖然她每月的薪水有6至8萬元,但不是拿去繳房租就是有很多開銷,她到底要怎麼存到錢買房?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討論。

2小時前

600萬頭期款惹禍? 公婆贊助買房卻被嫌「防老婆」

近年房價高漲,有網友在粉專透露,2年前因房東賣房,只好倉促搬進岳家「暫住」,沒想到生活習慣與岳父母格格不入,最近決定在蛋白區購屋,總價1500萬元,原PO父母贊助600萬元,但要求需設定抵押,引發妻子與岳父母不滿,被質疑是否「防老婆」?

3小時前

爸爸1000萬買土地 10年後「漲到2億」!網勸1事:有人出價要珍惜

近年來房價逐年攀升,土地價值也一飛衝天,一名男網友表示,爸爸十幾年前以友情價1000萬元,購入了一塊農地,隨著時間過去,地價至今已經成長到20倍了,可以賣2億元,常聽到有人來家裡勸爸爸賣掉土地,但家人始終沒有聽從建議賣掉,對此,網友建議「不缺錢就別賣,可以租人」。

5小時前

9萬就業人口撐! 南科3期擴廠房價站上4字頭 

台積電雖在美國加碼投資千億元,台灣仍持續擴產先進製程,近期傳出在南科三期蓋2座CoWoS新廠,4期也正召開區域用地可行性評估。南科範圍涵蓋善化、新市、安定3行政區,專家透露,南科有約9.3萬的就業人口支撐房價,市區均價4字頭不輸高雄。

5小時前

搶明星學區遷戶籍 小心地價稅多4倍

新生入學報到季來臨,許多父母為入籍明星學區,將全戶戶籍遷出,導致原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之土地,改按一般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稅額至少差4倍。

5小時前

驚悚墜樓案震驚逢甲商圈 「凶宅範圍」再引網友吵翻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逢甲商圈14日晚間傳出一起離奇死亡案件,一名租客在陽台煮飯時,發現隔壁速食店頂樓有一具屍體,嚇得趕緊報警。而近期台中多起墜樓命案,對於凶宅定義網友吵翻。

7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