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表示,當初購屋時被建商左手換右手的實價登錄金額誤導。(示意圖/CFP)
記者項瀚/綜合報導
建商左手換右手,墊高實價登錄價格,讓消費者認為這就是行情,以同樣價位購入,事後能主張求償嗎?專家表示,買賣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獲得賠償的機率不高,建議消費者可多等幾筆實登出來後再購屋。律師也說,「不實交易」的舉證與界定相當困難。
《地產詹哥老實說》EP99/從雅房到店面! 名麵包師10年租屋心得「犧牲這點換租金空間」
網友在臉書社團表示,去年購買新竹預售屋,並參考同樓層實價登錄是每坪52萬元,但今年交屋後,發現該戶根本沒來住,上網一查還發現該戶以每坪36萬元價格刊售。
原po表示:「經我暗中調查,這戶是建商左手換右手,拉高實價登錄金額。」他說,似乎有很多實價登錄都有這種濫用的現象,詢問已購戶是否有辦法主張求償?
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表示, 原po提出的情況確實發生過,但畢竟買賣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事後獲得賠償的機率不高,建議消費者應多對照幾筆的實價登錄,千萬不要急躁,或過度相信代銷,以免買到高價。
▲張欣民建議,買房千萬不要急躁,或過度相信代銷。(示意圖/CFP)
周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念暉表示,實價登錄是依照《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所要求的法律申報義務,若申報的、與實際狀況不符,甚至並非真實交易,就有可能是構成《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過,周念暉提到,雖然民眾有權提出訴訟,但「不實交易」的舉證與界定不容易,得看司法機關的判決。舉例來說,若是同1人或家族中2間公司進行的交易移轉,也確實有金流產生,甚至在實價登錄上備註關係人交易,可能就沒有所謂的觸法問題。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補充,實價登錄的用意就是讓房價變得透明,若有價格異常,除了備註特殊交易的可能性,相關單位也有可能進行隱蔽,對消費者而言,還是相當有用的機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