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好奇台北還會不會有高衰退區域。(圖/記者董美琪攝)
網搜小組/鄺郁庭報導
商圈現象引發討論!有網友表示,1990年代開挖捷運時,萬華區開始沒落,但2000年代後期大翻身,導致現在商圈都積極做活動,甚至不是商圈的地方,也想要多點曝光度,但他就疑惑,「台北市還會有出現類似萬華那種高度衰退的區域嗎?」信義房屋專家則點出1現實,恐使商圈發展淪雙輸。
有網友在PTT的home-sale板發起閒聊,「現在台北市還會有出現類似萬華衰退可能?」文中表示,「萬華區從1990年代開挖捷運開始沒落,到2000年代後期谷底翻身,寫下台北第一個沒落商圈翻身成功的案例。」接著則說,「但現在檢視每個區域,多少還是擔心會沒落。」
所以,他覺得不管原本是不是商圈的地方,都積極推動各種活動,甚至不是商圈也會想辦法多點曝光度。但原PO就納悶,「只是現在,台北市還會有出現類似萬華那種高度衰退的區域嗎?還是現在這年代,台北市已經很難有沒落住宅區或商圈?」
貼文曝光後,其他人紛紛議論,「沒有捷運的地方商圈都會沒落,以前是捷運站不夠多,劣勢不明顯」、「商圈轉移也成型,金融+百貨+觀光,信義區!」「機率很低,除非台北跟台中一樣,土地重劃不完」、「回歸區域型街邊店小商圈的都市計畫而已」、「台北市辦公商圈穩啦!觀光型的要小心。」
其中,不少網友反而直呼,「沒落反而好,我住天母的親戚都說現在安靜多了」、「蛋黃區商圈沒落,住宅品質反而提升了」、「有點沒落的商圈,還是很貴啊」、「我也支持住商分離,像文山區居民就很聰明,老早就把商圈全趕出去了」、「師大夜市全盛時期,住在那邊超衰小,連機車都騎不進去。」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不管是哪個商圈,面對消費型態的改變,還是會有店面空置,儘管許多人看好景氣復甦力道,如若房東入手時間早,不願降租只待有緣人,恐使商圈發展淪雙輸局面。另外,比起依賴國際旅客消費的商圈,內需型商圈店面其實相對穩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