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衰退」的查詢結果共603筆

Q1七都新案總銷年減2成,房價也出現下滑,整體均價季減15%,並創下2年多來新低,其中又以台北市衰退17%最慘。不過,市調單位表示,價格下跌主要是因,「不少縣市蛋黃區均有新案延推,且建商積極搶攻蛋白、..

329檔期來了,早期3月29日為國定假日「青年節」,緊接4月初清明連假,且符合國人買房常選在2月農曆年後,這段時間也成為建商打響一整年推案的關鍵首部曲,也是市場冷熱的重要觀察指標。但提醒消費者,不要受..

台積效應涼了?房市329檔期將至,總統大選落幕後,市況更趨明朗。不過高雄今年329檔期因不少新案遞延,總銷金額約7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2成衰退,缺乏指標案讓市況略顯冷清。

多頭走勢已接近盡頭?《吉家網》8日發布2023年房市成屋年報,2022年六都房價平均漲幅為12%,2023平均漲幅則僅為5%。年增率出現腰斬,大幅衰退達59%。

被視為房市落後指標的法拍市場,2023年得標件數出現近1成的衰退,對於新的一年,專家分析,2024年房市利空已出盡,高雄台積效應持續發酵,不管蛋黃、蛋白區房價都不斷上漲,預估不論是投資或自住客,都會有..

2023年地方政府的房地產4大稅收金額曝,其中土地增值稅收745億元,年減近2成。另外,房屋稅年增4.6%,優於地價稅年減0.3%表現,專家分析,估這與地方政府近年調高新屋稅基,並針對多屋族加稅息息相..

網紅Joeman在日本東京花費1500萬元買房,但財經網紅胡采蘋指出,在日本從事房仲工作的學弟說該地段類似「泰山蘆洲」,引發網友熱議。胡采蘋20日晚間再度發文表示,她沒有覺得泰山蘆洲不行,「現在的低價..

2023年越南房市大衰退,由於越南政府大規模肅貪,當地房產大亨、萬盛發集團董事長張美蘭(Truong My Lan)涉嫌掏空西貢商業銀行,使得投資人不敢在這個時間點貿然進入房地產市場,引發產業蕭條,不..

龍年春節假期剛結束,2024開春台中房地產買氣未見衰退,據市調透露,各大熱門案場平均來客20~30組,高標來到40組上下,與農曆年前平均週來客相差無幾,業者則表示,雖然春節假期不長,但目前房市利空出盡..

瑞典統計局和CEIC Data數據,瑞典房價在疫情期間成長接近 20% 之後一路下滑到負成長12%,2022年底通脹率更是達到了12.3% ,其央行也將利率逐步提高到4%來到10年新高,現階段瑞典經濟..

2023年住宅、辦公、工業建照核發量雖在歷史高點,但較去年呈現衰退,顯示開發商的信心從樂觀,逐漸恢復到理性,也反映2022年土地交易趨緩。其中住宅類下滑最多,從18萬戶變成14.6萬戶,商辦類則只減少..

儘管2023年打炒房一波波,不過疫後資金潮加上南科議題,讓台南市的新案價量水漲船高,根據實登統計,2023年安平區均價大漲27.7%,預售均價每坪達39.2萬元,為全台南漲幅最高,僅3區出現跌幅,東區..

2023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30萬6971棟,年減3.5%,雖為近4年新低,但全年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進一步觀察各縣市,新竹縣年減2成最多,在地房仲表示,與屋主惜售、新案交屋量少、買盤外溢蛋白區新案..

去年受大選、全球經濟不穩等影響,建商推案腳步趨緩,據《住展》雜誌統計,2023年北台灣住宅新案推案量約1.1兆元,創下2020年以來新低。其中,以基隆市年減52.9%衰退幅度最大,其次為桃園市減幅27..

2023年受到貨幣緊縮政策及《平均地權條例》影響,房市量能雖受到抑制,但專家認為,受惠於新青安方案而提振不少買氣。去年下半年,年青人購屋貸款申貸件數季攀升近1成。專家提醒,當利多消退開始面臨龐大的還款..

4年一度總統選舉將至,各界關注大選結果是否衝擊未來房市,據房仲全聯會調查,歷年來共3次政黨輪替當年房市交易量皆大跌,不過與政治層面應較無關聯,主要是受當年網路泡沫化、雷曼兄弟風暴等全球經濟局勢衝擊。

2023年六都家戶購屋比僅台南成長,而桃園前年還有5%,代表每100戶有5戶買房,去年跌到4.5%,買氣甚至比疫情爆發前低。專家表示,近年桃園房價逐漸攀高,雙北買方回頭找新北低價區。

2023年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最新出爐,合計23萬6357棟,小幅年減3%,其中台南年增8%,是唯一成長的縣市。信義房屋專家表示,估2023年全國可達30.5萬棟,雖創4年新低,但觀察下半年持續繳出年增表..

信義房屋觀察,2023年房市雖交易量縮,但有2項數據創歷史新高,包括房價、繼承移轉棟,且因前幾年年大量推案進入交屋潮,使照量也可能創16年新高。不過在建照核發、逾放率、拍賣移轉棟數部分則走低,整體呈現..

近年來建商看好商用不動產市場,紛紛投入興建新商辦,不過也讓商辦新供給大增,據商仲統計,今年共約2.66萬坪的商辦新供給,導致第四季平均空置率增到5.1%。信義全球專家認為,由於新供給不是一次性投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