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有意限制建商「樓板面積施工達6成」才可動用消費者預收款。(圖/記者陳筱惠攝)
記者陳筱惠/台中報導
政府祭出炒房重拳,預售屋買氣大受衝擊,但在營建、工料成本持續走揚下,建商紛紛採「先建後售」模式,對於購屋民眾而言,「看得到、摸得到」的新屋銷售並非壞事,但專家表示:「風險就是可能買到比較貴的房價。」
《地產詹哥老實說》EP170/選前房市全面看淡 矛盾大對決!一線銷售人員VS.議價最強招式
營造市場缺工嚴重、建材價格上揚,導致預售屋完工、交屋時程都延長。從數據觀察,從去年Q1開始,「交屋延遲」糾紛件數逐漸增加,更是連續5季排入糾紛件數前5名。而大型建商如國泰(2501)、冠德(2520)、櫻花建(2539)、太子(2511)也陸續表示未來推案,將以先建後售模式為主。
因國內出現爛尾樓案例,內政部於上月邀集金管會、信託公會、建商、銀行召開研議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並同意在建物完成一定比率的樓地板興建之前,不能動支預收款,且有望於近期正式發出函令。
此舉對於預售制度的銷售模式,無疑又是一大打擊。目前,政府對於開發商的金融管制包含,銀行承做購地貸款時成數5成(含1成動工款),且得在18個月內動工,否則必須回收貸款或提高利率。
▲業者表示,政府一面打房想抑制房市供給量,卻反手逼著建商開工,卻又解決不了營建成本上漲、缺工事實。(圖/資料照)
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說:「從土地開始調控下,開發商面臨到缺角擦邊基地,還是得開工。不能理解,政府一面打房想抑制房市供給量,卻反手逼著建商開工,又解決不了營建成本上漲、缺工事實。」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內政部有意限制建商「樓板面積施工達6成」才可動用消費者預收款來保障消費者權益。另外,限制建商新案也應投入相對總銷一定比例,作為保證金,避免建商惡意跑路。
但陳傑鳴補充:「這些措施必對建商產生壓力,尤其是財力較不足的中小型建商。」而當先建後售成為主流,新成屋售價必是市場行情價,民眾恐有機會買到比較貴的房價。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