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但一線城市漸回穩。(示意圖/路透)
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中國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讓收入作為財政來源,但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動盪與經濟放緩,使得土地拍賣市場遇冷。根據中國財政部最新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同比減少15.7%。市場預期,多個省市全年相關收入仍將面臨下滑壓力。
受房地產監管政策影響,以及大型房企債務壓力,進一步加劇經濟困境,使得開發商購地態度趨於謹慎,進而影響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第一財經》報導指出,中國財政部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較2023年下滑16%,而今年前兩個月,土地出讓收入約為人民幣4744億元(約新台幣2.16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7%。
報導提到,去年除了黑龍江、雲南、天津、內蒙古、新疆、寧夏與湖北等地土地出讓收入仍維持正增長,其餘省市的土地出讓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分析,目前市場呈現明顯的區域分化,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成長速度與溢價率高於其他城市,顯示這些地區的市場已逐步回穩。
根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在全國300個城市中,一線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年增57.6%,二線城市年增30.9%,而三、四線城市僅增9.9%。
由於各地市場條件不同,土地出讓收入表現亦有所差異。報導提到,江蘇今年預估土地出讓收入為5900億元,年減19%;浙江約4420億元,年減6.4%;廣東則預計達3000億元,年增10.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