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示意圖。(圖/記者陳佩儀攝)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買房就是以自住兼投資的觀點長期持有,不過,樂居科技創辦人李奕農則以「長期持有不利的4種房子」為題,指出像是「接手性差的公寓4、5樓」、「房價灌水的高公設比大樓」、「一高二低的地上權住宅」以及「抗跌性差的區位不佳房子」4類型住宅,並不適合長期持有。
1. 公寓四、五樓:
李奕農指出,同樣是老房子,如果要參與都更,一個透天為主的基地會優於四樓高(指總樓層)公寓的基地,會再優於五樓高公寓為主的基地,也就是說,在相同基地大小下,參與的人越少,談成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若是五樓高的公寓群,都更的機會就相當較低。
另外,李奕農說,「公寓的四、五樓,現在房價看起來經濟實惠,但長期的接手性必定不佳,賣壓會持續,只能靠低價吸引年輕人買氣,形成價格漲不上去,要跌卻很容易的現象。」
2. 高公設比或「虛」公設高的大樓
2016年底內政部通過預售屋、新成屋的「屋簷」及「雨遮」不登記、不計價之後,未來可能推行「公設不計坪」政策。李奕農直言,高公設比的房子本來房價就有灌水的嫌疑,加上市場的接受度也不好,若未來公設坪數完全不能登記,必定首當其衝,價格受到影響。
3. 地上權住宅
李奕農指出,地上權住宅價格大約是市價七成左右,但後續問題卻相當多,具有「高持有成本、低增值空間、低流通性」的一高二低問題,價值性遠不如一般住宅。
根據統計,能夠接受地上權住宅的比例大約三成,加上到期年限越接近時,價值越低,專家認為,後續要再轉手的難度會提高,因此不適合長期持有。
4. 區位不佳的房子
區位不佳通常是指交通不便或是人口密集度低的地方,通常這區位較適合持有土地,而非持有房子。李奕農表示,一般的房子因為土地持分小,即使有重大利多,受益也有限,且大部分的情況是一輩子也沒有重大建設出現,如果交通不便或人口密度低,房子的跌價就成為必然的狀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