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電量」的查詢結果共265筆

疫情期間很多人在家自己煮,廚藝升級以外,電費也跟著增加!一名女子抱怨,三級警戒後她每天下廚,一天煮2餐,加上冷氣開啟時間也更長,這期收到帳單才嚇一大跳,電費竟然暴增2倍至5000多元。

夏天暴熱的天氣,常讓人冷氣開整天,電費也隨之爆漲,因此該怎麼「省電吹冷氣」是民眾熱議的話題。日前有網友詢問「短暫出門該不該關冷氣?」表示有時短暫離開室內,冷氣到底是該隨手關閉,還是一直開著比較省電?對..

日前高雄女網友討拍,明明晚上才吹冷氣,卻收到3萬多元的電費單,事後台電到府一查,發現是電器老舊,冷氣機竟已27年。但到底如何省電,除了換變頻、一級省電產品,有狂人分享,家裡安裝太陽能板,上期才用475..

無論是中古屋或新成屋,設計規劃之初,開關及插座的考量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影響著居家用電的安全與品質。信義居家表示,除了計算總電量承載安培數、預留用電線路外,規劃家裡的開關及插座時,應注意3大原則。

6月很多人居家辦公,當月電費也跟著暴漲,不過一名女子疑惑,7月都已經回歸公司上班了,電費卻飆升到6000元,比居家辦公的6月還貴,「感覺電費是不是有問題,使用習慣一模一樣,卻突然暴增2倍…」。

「盧碧」從輕颱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氣象局預報員張承傳表示,由於西南氣流影響仍持續,因此中南部今(7)日整天都還是有雨,預估等到明天白天才可能真正趨緩。就怕衣服不乾,或家裡濕氣太重,不少人會開除濕機,也..

夏天一到,許多人就是冷氣開整天,電費也因此貴很多,就有網友發文表示,他冷氣都是回家以後,打開吹到隔天早上,大家會冷氣開整晚嗎?貼文一出,立刻引發熱議,就有不少網友回應,「應該說沒關過」、「那不是當然的..

冷氣不涼,原來是室外機出了問題!一名冷氣師傅傻眼直呼,最近客人抱怨冷氣不冷,結果原PO走去陽台查看時,發現室外機被塞在狹小空間,根本沒有散熱空間,當然不涼又耗電。對此,有同行跳出來討拍,「很正常啊,現..

有民眾在網路社團發問,自己承租的5坪出租套房只住了接近2個月,卻收到近8000元的電費,一看度數竟然暴增近1590度,不過由於該出租房的冷氣屬於舊式的定頻冷氣,專家指出這種冷氣的耗電量會是變頻冷氣的4..

炎炎夏日讓人超想吹冷氣,但許多租屋族想省電,不敢多開。就有網友在PTT的WomenTalk板上發文,說他現在幾乎都待在家裡工作了,「以前還有公司的冷氣可以吹,現在在家辦公一度電5.5塊……」一想到電費..

夏天最怕電費暴增!有網友上一期電費2500元,這一期竟直接暴增到1萬2000元,和室友收到帳單的同時都傻眼了,這幾天已經不敢再開冷氣,仔細觀察冷氣關閉時,電錶1小時會跳大約1.5度,「覺得好像不太合理..

炎炎夏日不少民眾都會選擇吹風扇、開冷氣,舒爽又快活。不過每到月底見到電費帳單,卻讓人心淌血。信義居家提點4招「電器使用小習慣」,讓你從細節開始省電,節能減碳省荷包。

最近有網友哀號,狂吹定頻冷氣,結果收到破萬元帳單,整個荷包淌血!不過一名房東透露,自家租客是省電狂人,若扣掉公電,2個月電費帳單僅100多元,平時睏了才回家洗澡,而一年半過去,房客也成功存到頭期款,順..

日前一名網友透露,整整2個月幾乎都吹冷氣,而溫度控制在26度,扣掉公共用電後,「等於吹一整天的冷氣才10塊錢」,讓網友都看呆了!恰好,台電粉專表示,發現許多人都在問「變頻冷氣吹8小時跟吹整天,哪個省?..

在家防疫吹冷氣,荷包也要哭哭了!一名男網友透露,因三級警戒在家乖乖防疫,掐指一算已47天,結果收到熱騰騰的電費帳單後,讓原PO崩潰想哭,「上期887元,這期4423元,各位電費有暴漲嗎?」

暑假在家,用多少電量算正常?一名學生妹驚呼,第一次在外租屋,發現住了12天共用66度電量,而這段時間中,每天都會開4至5小時的冷氣,這讓她相當困惑,「這樣使用電的度數會太高嗎?還是正常的?」文章貼出後..

對租屋族來說,窗型舊冷氣根本是吃電猛獸!一名租屋妹透露,冷氣明明只開28度,2小時就會耗5度的電量,告知房東後,卻不願換新冷氣,甚至還推坑原PO自購,等未來想退租,會計算折舊率買回。就怕房東有詐,原P..

三級警戒持續中,雖然疫情趨緩,但多數人仍堅守防疫指引乖乖待在家,因此昨天(13)用電量創下歷史新高,下午2時59分達到3859.9萬瓩。台電分享了2招省電方式,吹冷氣同時能省下不少電費。

住大樓或公寓必須額外繳一筆公共電費,用在樓梯間照明、電梯、公設運作等設備上,那麼公電價格大約落在多少才合理呢?一名女子最近搬到新大樓,剛繳完第一期電費,5、6月加起來每戶要繳1300元,讓她有點意外,..

目前氣溫愈來愈高,許多人在家冷氣都開整天。一名男子日前分享,他收到電費帳單,看到5位數,當場被嚇了一跳,不知為何如此驚人。而網友幫忙健檢電器以後,也發現關鍵問題,直呼「你好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