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北港國小改造案例:一整面黑板牆,讓孩子有更多發揮想像力的空間。(圖/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教育部委託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歷經10個月努力,成功為全台9所學校進行美感變身工程!今(16)日起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行成果分享會,而改造內容相當多元,有教室、司令台、川堂、中廊、垃圾與資源回收站、師生餐廳、指標系統、電纜線及管線整理等。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以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國民中小學為對象,透過公開徵件,由學校自行提出校園改造需求的提案申請。今年首度辦理即有來自北、中、南、東部及外島共172所學校申請,經過評審團隊兩階段評選及實地考察後,選出9所學校成為合作對象。而在設計團隊的徵選上,則有來自各領域的25間設計公司提出34案參加,最後由7個設計團隊雀屏中選並進行各校的美學改造專案。
專案的目標除了校園美感改造外,更希望從根本解決校園環境問題,並且開創新的教育思維與解決方法。例如新北市北港國小的教室,當初建造時在每間設有一個內嵌式的獨特空間,被用來存放教具,但劉國華校長表示,在教學電子化的現在,準備室已不合時宜。設計團隊共序工事洪浩鈞主持設計師,便將這個空間改造成「舞台」,並結合教室前、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體」,打造出可因應課程內容進行多元變化的「未來教室」。
▲苗栗豐林國小改造後的中廊,是孩子們玩耍的地方也是舞台。(圖/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另外像大同高中作為屏東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完全中學,面臨走廊上堆放資源回收桶、外掃區掃具的凌亂狀況,不但造成視覺不良的衝擊,在環境衛生上同樣令人頭痛,因此設計團隊唐草設計杜文傑總經理帶領下,從使用者行為、設計服務、減法設計著手,將資源回收桶以模組化的方式重新設計,不但外觀美化,更在功能上引導師生更精準正確地作好垃圾分類並便於清運。
而外掃區掃具的部份,則另外配合校園景觀設置儲放點,並結合休憩功能,讓同學不但不用帶著掃具橫跨大半個校園,還在掃具儲放點增加休憩座椅,讓它們自然融入校園與生活。大同高中的王郁菁校長表示,透過資源回收桶的重新設計,除了讓校園環境美觀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朝垃圾減量、減塑生活的目標努力。
▲台南新東國小改造案例:設計師說,想讓同學吃午餐,感覺天天都是在吃buffet。(圖/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在此次改造的學校中,新北市沙崙國小是一個相當特別的案例,高炯琪校長表示,沙崙明年建校百年,校園中的電纜線、電線…等管線布滿了學校的角落,是幾十年來各項工程的「產物」,相當不好看。在東日興業的努力下,先檢測管線功能、拿掉已經沒有功能的管線後,再將剩餘的管線併同日後可能新增的內容一起整理,並以各色套環加以識別,以利後續維護。高校長認為,這是許多歷史悠久的學校都會面臨的校園問題,沙崙國小的經驗相當值得大家參考學習。
而雲林縣山峰華德福國小黃錫培校長分享,現代的師生關係很親近,所以想改造象徵威嚴的「司令台」,透過無有設計張智舜總監的創意,以大冠鷲為意象,將司令台轉化為供師生戶外上課、休憩、甚至攀岩運動的半室外場域增加師生活動的空間。
而面對同樣有半室外場域需求的苗栗縣豐林國小,設計團隊創客吧則將學校跑道延伸到學校的中廊,結合布告欄的展示功能,打造出無論什麼天,孩子們都能在這裡遊戲、運動、說笑、帶導讀的多功能空間。
▲教育部委託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教育部范巽綠次長(後排左7)、教育部師資藝教司鄭淵全司長(後排左6)、台創中心張基義董事長(後排左8)與各校代表及設計師合影。(圖/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即將在明年上半年升格為「台灣設計研究院」,其中推動公共服務創新將是重點目標與工作項目之一。今年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專案,就是一個重要的前導示範,將設計專業導入校園,從行為、環境等各方面進行更整體性的設計思考,幫助學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甚至是預防問題,也讓美學教育從校園環境的基礎開始,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良好的環境與行為,才能擴展到自身與家庭,形成全民美學運動,進而帶動國家社會全方位的提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