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206強震後,老舊高樓結構安全問題備受關切。(圖/記者李毓康攝,下同)
記者葉佳華/台北報導
花蓮206強震後,老舊高樓結構安全問題備受關切,加上今(26)日凌晨宜蘭近海地區又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更引發國人恐慌。對此,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胡偉良也點出3種最危險的房屋結構,提醒民眾檢視自身房屋。
1. 民國63年前蓋的房子
胡偉良解釋,民國63年以前,台灣的建築法規並無地震的抗震要求,除了設計上缺少地震力的規定之外,當時在工程品質管控或混凝土施工澆灌時,也普遍存在各種缺失,像是「混凝土加水」幾乎是屢見不鮮,而混凝土加水會造成強度不足,成為地震發生時柱子崩壞的主因。
胡偉良補充,若是在民國63~88年所蓋的房子,雖然有了地震力的設計規定,但尚無耐震設計及抗震施工細節的詳細規定,加上施工仍然馬虎,所以整體工程品質普遍不佳,這個階段蓋的房子依舊不夠安全,建築物仍有因柱子斷(爆)裂產生災變的可能。
2. 騎樓或一樓變更樑柱、拆除牆壁
胡偉良指出,「住商綜合大樓」因本身體積重量大及高度效應,因此地震時的地震力也比較大,且高度高也容易搖擺、加重受力力矩,而讓柱子承受更大的負荷。
但「住商綜合大樓」樓上常做住家使用,充份的外牆及隔戶、隔間牆,使得上部結構相對堅實,而到了底層,則因挑高、去牆、去柱而成了俗稱的「軟弱層」,成了受力最大卻結構最脆弱的頭重腳輕的「軟腳蝦」。
另外,胡偉良也提醒,民國63年以前所興建的4、5層公寓或是沿街透天房屋,隨著商業進展需求,此類老舊建築物的一、二樓為了內部的淨空間需求,牆壁被任意拆除,而騎樓或鐵捲門的設置也同樣會減少牆面的數量,使得底層變成整棟建築物的軟弱層。倘若此類的建築物又坐落在有軟弱地層或土壤液化可能的區域時,危險性更高。
3. 自家樓上有違章加蓋
胡偉良表示,4、5 層樓的老舊公寓,若頂樓違建後,柱子和基礎的負荷大幅增加,加蓋1層柱子的負載至少增加30%,加蓋2層至少增加60%的負荷,若又碰上軟弱的土壤液化地層,等到發生強烈地震時,恐怕是屬於高危險群。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