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近年廣建社宅,六都推展的腳步更快。(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建宇/綜合報導
房價不斷上漲,民眾買房的痛苦指數也隨之提升,許多民眾感覺買房子好像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有鑑於此近年各地政府積極興建社會住宅,希望解決民眾居住的問題,不過廣建社宅與買得起房似乎仍是兩條平行線,要讓民眾有能力買房,恐怕還是要從根本的提升薪資水準著手。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62/2022第一隻黑天鵝來了! 3大條件逼房市供給量下滑
近年在蔡英文政府的政策主導下,國內各個縣市都開啟興建社會住宅的計畫,其中又以六都的進度最為明顯,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截至2月底,六都既有、新完工、興建中、待開工以及計畫中的社宅數量,就有10萬9129戶,其中又以新北市的3萬6654戶最多,台南市6178戶最少。
▲全國社會住宅興辦進度統計表。(圖/房產中心製)
而在租金水準部分,各縣市政府訂定社宅租金的標準,普遍是以「市價8折」計算,而部分弱勢族群則可以用「市價64折」承租。
六都之中,首善之都台北市的社宅租金行情最高,套房或1房產品租金最高就要2萬1500元,甚至是高雄市社宅3房租金的2倍多,而台北市3房租金最高為3萬7900元,在高雄市甚至可以租到美術館首排的3房加平面車位。
▲六都社宅租金行情表。(圖/房產中心製)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六都當中雙北的人口密集度最高,開始推展社會住宅的時間也較早,因此數量較多也合乎情理,至於租金部分,雙北的房價、租金水準大概都是南部的3~4倍,因此從社宅的租金來比對,其實也符合市場行情。而台北市社宅租金特別高,與台北市長柯文哲要求社宅的自償率必須達到100%也有關。
黃舒衛表示,六都大興土木蓋社宅有幾個優點,首先是以相對便宜的租金提供給民眾承租,可以讓年輕族群解決居住的問題,為城市帶進年輕活力;另外對於老年族群也有幫助,畢竟有許多房東對於房子出租給長輩帶有抗拒感,社宅也能解決類似的狀況。
只不過,社宅蓋得多、提供民眾相對便宜的租屋需求,並沒有辦法改善民眾買不起房的問題。
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蔡紹豪指出,國內的民情與歐美等先進國家不同,對於「房屋自有」的觀念仍是根深蒂固,短期內也改變不了,可能要再經過1~2個世代,這種傳統的觀念才有辦法修正過來,但現階段一般民眾仍以買房為終生職志。
也就是說,廣建社宅只完成了「居住正義」的一部分目標,讓民眾可以以略微優惠的價格租到房子,且地點普遍不會太差,甚至還在市中心區段,減少相對剝奪感,但只租不賣的社宅沒辦法長期居住,只能說社宅是短、中期降低居住成本壓力的一種方式,並非解決高房價或高租金的萬靈丹。
黃舒衛指出,事實上社宅屬於社會福利的一環,與屬於市場經濟的房市很難有交集,除非像新加坡那樣將土地全部劃為國有,民眾承租國宅繳交的租金,可被視為買房的自備款,才有可能長期承租後房子變成自己的,否則社宅政策與房價水準始終會是兩條平行線。
現階段土地、原物料、人工齊漲,蔡紹豪指出,房價在這樣的成本壓力下很難不漲,而社宅租金又是隨著市場行情波動,未來新建完成的社宅恐怕租金也會逐步上升。
黃舒衛認為,以目前政府的住宅政策而言,廣建社宅並沒有不對,至少在提高供給量的狀況下,多少對於市場租金產生一定程度的牽制作用,只不過針對房價,還是要從提高民眾的薪資水準做起,畢竟可以抽到社宅的人數有限,買不起房、租不起房的人仍是多數,若沒有積極從基本面的薪資開始著手討論、規劃,那麼長期來看社宅的幫助其實極其有限,「就算『安得廣廈千萬間』,也未必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