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上半年建築成本仍持續上漲,新建案房價不太可能下修。(圖/記者陳建宇攝)
記者陳建宇/高雄報導
上半年高雄新案市場表現冷淡,很多人都預期下半年有通膨、升息、選舉等干擾因素,或有機會見到房價下修,不過各項營建材料成本仍持續上漲,合約實質上更已變成「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意向書」,廠商改報「時價」,建商成本根本壓不下來,高雄新案房價要下修的機會「微乎其微」。
►《地產詹哥老實說》S2EP79/央北重劃區7字頭貴鬆鬆? 在地人揭:你所不知道的新店
高雄房價經過去年下半年的飆漲,今年上半年雖然較為緩和,但價格仍持續推高,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表示,去年下半年因為有台積電利多議題,高雄房價瞬間飆漲約15%,而今年上半年雖然房市交易看來平淡,但新建案房價也漲了有10%,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原物料持續上漲。
▲許多工地都苦於缺工、缺料,營建成本暴漲許多。(圖/記者陳建宇攝)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統計資料,光是比較5月與3月的營建原物料、人力等成本,就可以發現幾乎沒有降價的項目,鋼筋更是每噸漲了8000元,若把比較時間拉長到3年更能看出漲幅,鋼筋漲了57%,結構用鋼材漲了28%,多數人力成本也都漲了超過14%。
上揚建設執行長蔡紹豪表示,台灣許多建築的原物料價格很難抓得準,有時就連廠商都不敢確定價格,因此即便建商與提供原料的廠商簽訂採購合約,這份合約也像是「MOU意向書」一樣,「真正到貨了廠商要漲價,建商還是得硬著頭皮買。」蔡紹豪指出,例如混凝土、砂石、人力、甚至工地廢棄物傾倒,常常遇到坐地起價的現象,建商為了工程順利進行也只能吞下去。
謝哲耀指出,這樣的合約就像是「開口合約」,因為進口原物料的廠商自己也不知道能夠拿到多少量、價格會是多少,因此往往在真正到貨了之後才會確定價格,也就變成「時價」。
▲目前高雄15樓的大樓每坪營建成本要13~14萬元,比起3年前漲幅超過50%。(圖/記者陳建宇攝)
蔡紹豪表示,建商面臨土地、人力、營建等3種成本夾擊,只能繼續把售價拉高,否則就只能虧本,他舉例3年前1棟地上15樓的首購大樓,1坪營建成本大約8~9萬元就蓋得起來,如今1坪營建成本要13~14萬元,超高大樓甚至逼近20萬元,也難怪建商要採「先建後售」,確認成本再推出銷售,否則很可能就會面臨案子大賣卻賠錢的窘境。
也因為仍看不到原物料價格有下跌的跡象,即便上半年市況不佳,下半年高雄新建案的房價要降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可能的狀況反而是緩慢上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