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住進河岸宅,發現沒有濕冷臭的問題。(示意圖/記者陳建宇攝)
網搜小組/鄺郁庭報導
買房子就是買地段、買機能、買坪效、買景觀,就有網友住進河岸宅,分享入住一段時間的心得,「一些名嘴『想像』出來的缺點並不是問題。一些真正的問題,也可以被適當的處理。」信義房屋專家則表示,河岸宅主要考量的條件應是生活機能,也可依據地勢等條件選擇。
這位網友在PTT的home-sale板發起閒聊,「河岸宅居住心得」,說他之前有看到名嘴直勸不要買河岸宅,因為會「濕、冷、臭」。但實際住了一年四季,他只覺得名嘴多慮了。首先他提到,濕、冷跟住不住河邊根本沒有關係,「下雨和起霧就濕,寒流來就冷,和城市氣候是連動的,和河不河邊影響不大。」
至於會不會臭?原PO表示,去河濱公園時,有些區段沒整治好的話,確實會有異味,但以河岸宅來說,其實住宅跟河岸隔了一條馬路跟綠地,若又是住高樓層,是聞不到任何味道的。另外,若擔心溫濕度、空氣品質,可以先裝好全熱交換器、連續性除濕機、恆溫空調等電器,根本不須煩惱。
他反而認為,住河岸宅最大問題是「雙北的快速道路、高架橋、捷運」等大車流主要幹道的噪音、及景觀遮蔽的問題,不過這些也是可避開的缺點,「景觀遮蔽的問題,挑高樓層或前方沒高架或捷運的區塊即可解決」、「噪音的問題,前方沒有高架橋或捷運的區塊,車速較慢,沒有軌道聲,噪音會較小」,再者,挑好的隔音窗,也可以完美處理噪音困擾。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比起「濕、冷、臭」,河岸宅主要考量的還是生活機能是否方便,倘若周邊交通或機能有缺乏,房價未必能保值。另外,也可依據地勢是否較高、有無淹水紀錄、水岸整治成果等條件來選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