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高低是民眾購屋時會在意的部分。(示意圖/CFP)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現在大樓公設比動輒33%~35%,就已引發大幅民怨,卻有網友表示,同事最近買新建案房子,總價2100萬,公設比高達45%,「幾乎是快要花了1000萬買公設,聽了覺得很猛,有卦嗎?」眾人也傻眼,「45%太扯了吧!大廳黃金宮殿喔?」「社區是有電影院?」「45%是迪士尼旁邊免費進園?」
有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問卦,「花快1000萬買公設是什麼感覺?」文中指出,同事最近買新建案房子,「總價2100萬,公設比高達45%」,他算了一下忍不住驚呆,「幾乎是快要花了1000萬買公設,聽了覺得很猛,有卦嗎?」
貼文一出,許多人也傻眼不已,紛紛揶揄,「電梯特別大特別快嗎」、「睡公設好了」、「睡健身房會議室不香嗎」、「跟老婆吵架可以去睡公設」、「要揪團睡中庭才不會虧。」
也有網友指出,「公設規定不是最高35%?」「45%確定不是搞笑?我看過上百個建案沒看過有超過40%的」、「我家25年前的大樓,公設該有的都有,雙電梯雙逃生梯中庭花園地下停車場,公設比11%,現在隨便30幾%,笑死!」
不過,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總監郎美囡曾指出,許多民眾認為公設比總故意被拉高,但建商也知道除非是豪宅,一般民眾對高公設比的房子接受度低。既然低公設才是王道,為何市面上充斥著公設比超過35%,甚至高達40%的建案?
首先,要提到8樓雙梯的規定,政府為了強化消防安全,修訂《建築技術規章》第95條,自2005年7月1日起,8樓以上的大樓,應設置至少2座安全樓梯,這代表每層樓的梯間面積增加,當年新法實施即宣告低公設大樓成為絕響,8層樓以上的大樓華廈公設比幾乎都在30%以上。
第二是與基地面積還有建蔽率、容積率有關,早年法規規定不嚴,房子幾乎沿著馬路蓋,隨著相關規定政策越來越嚴謹,考量公共安全及人口密度,建築的型態有所改變。現在蓋房基地面積小,可逃生梯、電梯、防空避難室這些公設占有一定面積大小,公設比很難壓低,像台北市近幾年新案幾乎是危老、都更建案,基地面積不大,因此公設比較高。
第三是順應潮流的豪華公設,這幾年來有許多重劃區,因基地面積較大,可以蓋出更多的公設面積,且越來越多民眾在乎社區的休閒功能與舒適性,交誼廳、宴會廳、健身房等非必要公設漸漸變成標準配備,例如高雄市近幾年因科技業進駐及台商回流,出現許多高端買方,因此建商推新案偏好規劃氣派的公設,拉升高雄市的平均公設比,根據售屋平台統計,高雄市在售新建案的平均公設比高達35%,超越台北市居冠六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