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開銷」的查詢結果共857筆

現代人忙於工作,有時就連認識新朋友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談戀愛,因此許多人會靠相親找對象。不過,大陸就有一名35歲男子小汪(化名)在國企擔任行政人員,雖然名下有2間房子,卻因為人民幣10萬(約新台幣4..

不少人到了大學時期,會選擇住學校宿舍或在外租屋。一名女大生就說,先前住在宿舍覺得很不習慣,甚至到了焦慮的狀態,於是想要在外面租屋,可是這也代表了預算要提高,擔心會花掉家裡太多錢,因此想上網問問看大家的..

想買房但銀行貸款成數不夠,只好努力再存錢!一名網友困惑,不少人遇到房仲掛保證能貸款幾成,一番話讓他感到困惑,因為房仲又不是銀行,於是想問大家怎麼看?文章曝光後,網友直言「這不是疑問,這是常識了,就是沒..

「不生孩子這輩子能省多少?」一名人妻透露,正在17坪與24坪的房子做抉擇,若不生孩子的話,其實前者空間很夠,但若生小孩是必要空間大一點,「房貸就要再增加!」對此,原PO也求問,生不生孩子的差異有哪些?..

預計7月正式上路的「囤房稅2.0」,讓手中握有不少餘屋的建商都「剉咧等」,《住展》雜誌調查,北台灣迄今公開銷售中的311件新成屋中,餘屋量賣壓最重的區域,前2名為新北的板橋、淡水區,分別有725、57..

「如果大家帶寶寶出遊需要省錢可以試試看這方法!」一名新手爸爸透露,過年帶著寶寶去墾丁玩5天4夜,預算考量之下,只住一般飯店,恰好看到某嬰兒床品牌主打全額退款,於是原PO真的下單送到飯店組裝,睡完4天迅..

近期北市房價外溢,新北不少地區新案價格持續創新高,就連以往為蛋白區的土城也是如此,近期就有網友反應,已有新案開價上看達7字頭。網友打趣地說:「不如買板橋。」不過,觀察實價上,尚未有出現7字頭的新案成交..

「請問各位都是什麼樣的情況買房?」一名女網友發文表示,她和老公的存款合計650萬元,而她月薪4萬、對方7萬,雖然兩人一直有意買房,但因為要給孝親費、孩子快讀高中的關係,所以不知道這樣的經濟能力是否能負..

好像怪怪的?一名人妻透露,小叔要在結婚前買房,便和婆婆討論細節,沒想到2人談完後,打算由婆家湊齊頭期款,房貸都給弟媳繳,之後婆婆出馬也順利說服弟媳。她對此感到傻眼,因為房子只登記在小叔名下,沒有弟媳的..

對很多租屋族來說,房租是每月一筆不小的開銷。近日就有女網友發文表示,她因為每月的房租要付1萬元,所以總覺得回到租屋處後,應該做點什麼事,否則就很愧對這個價錢。貼文曝光後,掀起底下網友討論。

1月租金指數年增2.14%,已連續6個月年增站上2%以上。房仲專家表示,除了最基本的通膨,許多因素都對於租金上漲條件有利,包括高房價讓部分民眾選擇租屋、租金補貼增加租屋族對租金的承擔能力。

粉專「日本省錢小站」發文分享,日本一名20多歲的女網友透露,自己過去1年(2023年)都住在旅店,每月平均花費是11萬7775日圓(約新台幣2萬5669元),這樣的開銷比在外租房便宜;不過,她也坦言,..

買房是不少人一生的夢想,努力了大半輩子就是想要有一個家,財政部近年也推出青年安心成家貸款,貸款年限最長40年,可以減輕不少壓力,不過就有網友認為,背著40年的房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引起一陣熱議。 ..

「值得購買嗎?」一名網友透露,想買小戶數的預售屋,已先預期未來管理費會比較高,也好奇還需要注意什麼呢?文章曝光後,內行網友直言,電梯養護與維修開銷大,還有保全可能只有白天班,「如果沒有保全,幾乎綜合了..

如果不婚不生,要不要買房呢?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他有230萬元的資產,且月薪5萬多元,若他這輩子不打算結婚生子,還有必要買房嗎?若買下去,之後幾年應該很難出國。貼文曝光後,吸引網友討論。

買房之前需要先考量能否負擔,否則日後貸款會扛得很辛苦。一名網友就說,他自從出社會後一直都是租房子,但長輩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因此趁他出國時,談了一間3000多萬的中古華廈,一回國就逼他去簽約,讓他相當..

女友嫁妝太貴重,反而帶來困擾?一名網友透露,日前去女友家裡提親,女方爸媽就直接買房又買車,說要當作嫁妝,女友也仗著有不少資產,婚後不打算工作,還要他每個月上繳2.5萬元,讓他很傷腦筋,不確定還要不要繼..

一名收入34K的女網友表示,26歲的男友是一名工程師,頂著碩士學歷月薪卻只有45K,雖然有爸媽給的透天厝、二手休旅車、360萬元的投資,但平時省吃儉用,外食每餐不超過150元,衣服都穿量販店買的,擔心..

大陸一名68歲史姓婦人與再婚的丈夫老王相伴20年,近日老王離世,她卻收到來自法院的傳票,其稱繼女繼承了所有丈夫的房產及財產,卻隻字未提到史女。2人經過多次溝通後繼女總算讓步,並將房產留給史女,而王女則..

一名人妻錯愕表示,哥嫂與婆婆、小姑同住,而房子是登記先生和大哥的名字,結果哥嫂竟開口,要他們幫忙付水電費,難以接受的她提出2個折衷方案,同時也不禁好奇「是我太愛計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