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六都」的查詢結果共1348筆

根據各地政局公布的1月買賣移轉棟數資料顯示,六都買賣移轉棟數為1.93萬棟,略高於前一個月的1.92萬棟,是近5年以來首度1月移轉高於前一個年度的12月,且和去年同期相比年增23%,新北市、‪台中市與..

2018年1月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現「暖冬」!六都地政局今(1)日公布各都會區移轉量表現,六都共計有1.93萬棟,為近5年來首度超越前一個年度12月表現,其中,台中市睽違2年時間,移轉量也首度飆破4千棟..

六都地政局今(1)日陸續公布2018年1月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截至上午為止,台北、桃園、台南、高雄四都皆已出爐,其中,1月移轉量與上個月相比,稍有趨緩,但高雄依舊飆破3千棟,月增幅達9.1%,表現最為..

為落實居住正義,總統蔡英文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喊出8年要完成20萬戶的目標,其中12萬戶為政府直接興建,預計4年要達到4萬戶的規模,但近日卻被質疑工程進度落後,2020年將完工的社宅不及4萬戶目標的一半..

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台灣房屋與優美地產成交行情,2018年1月七都價量皆微增,交易量增最多為桃園,月增3.7%,而量減最多的為新北月減3.6%。價格部分,台南價增4.1%最多,價跌最多的為新北3.1%。七..

台灣在長期低利環境下,房市的法拍移轉量連年探底,但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17年全台法拍移轉量上升至4899棟,為金融海嘯後首度出現反彈。其中,台北市法拍移轉量與2016年相比,年增近5成最讓人意外。..

房價高、物價高,大台北人口已連三年負成長;反觀桃園市、台中市,房價相對便宜,生育補助政策也不比北市差,縣市差異縮小,人口淨遷入狀況已連三年正成長,顯示台北人口嚴重流失,桃園台中的移入人口持續增加。

台北居大不易。根據大數據顯示,北市近5成民眾購屋預算在千萬元以上,新北市加基隆市在800~1000萬元,桃園以南預算在500~800萬元,且對千萬等級的查詢偏低,可見房價壓力南台灣仍低於北台灣。

根據六都去年前三季申請房貸的聯徵資料顯示,六都的公寓產品中,以雙北市的市場性最佳,舊公寓佔六都的73%;其中台北市的舊公寓仍是銀行眼中的好標的,銀行估價值將近1500萬元,且貸款利率1.83%,都是六..

內政部營建署10日發布2017年第3季全國、六都住宅價格指數。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14.97,季漲0.87%,已連續3季出現上漲,而六都中則有四都的住宅價格指數同樣「微漲」。對此,營建署指出,顯示住宅..

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4)日表示,台灣房市自房地合一制度上路後,市場呈現低迷態勢,不過從2017年開始逐漸回溫,根據統計,2017年全台預售推案量來到7455億元,比起2016全年,增加超過2成,預..

根據各都公布的買賣移轉棟數資料顯示,12月的買賣移轉棟數六都合計為1.9萬棟,月和年的增幅都在2%左右;綜觀全年,2017年六都移轉棟數約為20.4萬棟,較2016年量增12%,是近4年以來首度移轉棟..

六都地政局公布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除了桃園市、高雄市月減7.4~16.3%,台北市、台中市及台南市都在年底拉尾盤,增幅4%~23.9%,其中,台北市創下17個月以來新高紀錄,且較上月大增23.9%..

2018年各縣市公告地價及公告土地現值出爐,內政部地政司今(29)日指出,2018年全國公告地價比起2016年評定平均調降3.62%,其中,以新竹縣調升25.63%最多;宜蘭縣調降42.41%最為明顯..

「2017年豪宅市場還是冷。」經營20多年豪宅、大師房屋董事長陳建慶表示,近來市場傳出不少豪宅回溫的消息,但他認為沒有這回事,「大環境不好,價錢沒有撐量就出不來」,且豪宅非剛性需求,今年豪宅市場還是冷..

新竹市地價評議委員會今(26日)表示,考量不動產交易市場持續盤整,為避免衝擊過大,107年土地現值竹市平均漲幅0.83%,公告地價持平;地王仍由新竹火車站前中正路與大同路口的角地蟬聯。

即將步入2018年,受惠於出口持續暢旺,相關智庫與法人皆看好2018年經濟發展率保2無虞,加上打房政策干擾降溫、市場信心回復之下,自住購屋需求出籠,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預測,2018年年度代表..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17年Q3全國設有戶籍的住宅,每戶人口數在2人以下的高達293萬9201戶,占全國整體695.3萬戶比重高達42.3%,與2013年相比,短短不到4年就增加超過30萬,增加速驚..

民眾購屋越來越青睞屋齡較輕的「小鮮肉」!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統計,今(2017)年前3季六都成交屋齡狀況,以六都各行政區來看,新北市淡水區平均成交屋齡僅6.1年,拿下六都最「young」寶座。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10月全台建築物開工1萬5231件、總樓地板面積1872萬平方公尺,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6.8%、9.6%,為近3年來同期連續下降後反轉回升;其中建築物開工的總樓地板面積6都..